常識與邏輯

      常識與邏輯是個人認知水平具體表現,也是個人社會聯系的行為基礎,缺乏常識、不懂邏輯,即會在社會中處處碰壁,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更無從談起。

      常識即是人在日常社會聯系中對自然及社會現象的基本認識,邏輯則是在常識基礎之上對自然、社會及自然與社會現象關系的認識,也就是說,常識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常識的應用,常識基于現象,邏輯關注現象的關系。

      常識通過專門學習、工作生活、社會實踐即可獲取,邏輯需要一定的引導或訓練才能形成,然而,恰恰在錯誤的引導與訓練基礎上會形成錯誤的邏輯,也就是反邏輯,因此,也就導緻了人與人最深層次的對立、對抗,而且,對立對抗的雙方都自認為自己有邏輯、最有理。

      人人都有常識,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首先是常識的類型與常識數量的差異,傳統社會中依靠這種差異就形成了人與人的階層和群體差距,而由于傳統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經濟聯系不緊密,雖然傳統社會不重視或者不懂邏輯,但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間的對立對抗的強度和烈度有限,也就是傳統社會讓人覺得是有溫情的社會,能夠感受到人與人真切的情感關系。

      但是,随着社會發展,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越來越密切,社會缺乏邏輯的痛感、反邏輯的現象也同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越來越淡薄,看似有了由于經濟發展帶來的現代社會之形,但根本沒有現代社會之實。

      社會發展不應是經濟關系與情感關系分化的發展,而是雙重關系同步、一體的發展,這種發展就是人們通過豐富常識、建構邏輯的發展,邏輯就是客觀的、内在的、合乎自然規律的常識,也就是人雖然可以發現規律,但不可能發明規律,規律是存在于自然、通過人的努力發現的,即便是由人建構的社會,也應該是道法自然。

      因此,所謂的邏輯訓練首先就是以敬畏之心對自然的觀察,其次就是從自我的角度觀察自然及社會各種關系,第三就是用類比、連續、關聯等方法描述各種關系,如果有可能盡量擴大觀察的範圍,驗證自己所描述的關系。

      正常的、合乎自然的事物發展一定是由小到大、由生到滅的過程,如果出現由大到小、由滅而生就是反常的現象,而錯誤的引導與訓練恰恰就是如此,用宏大覆蓋渺小,滅失掉對自然的敬畏心植入偶像崇拜。所以,判斷是正常的邏輯還是反邏輯還是要回歸常識,也就是邏輯生于常識。

      一切富有活力的社會現象都是合乎邏輯的,一切均衡的、持久的社會關系都是基于正常邏輯而由衆人建構的,否則,反邏輯的現象一定是死氣沉沉的,無論運用何種強制手段,把持的社會關系都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傳統社會中皇權體制的更叠就是必然。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