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

...

“我很小的時候對時光就有了敬畏,因為敬畏,所以恐懼。因為恐懼,所以愛惜,就有所企圖。我隻能尋找一些虛空的東西來陪伴我。我的語言,我的想象,我的表達。在我的書房裡,我不再恐懼。在書房,我可以笑傲我的時光。你去吧,你來吧,無論你對我做了什麼,我愛你。” ——畢飛宇

在南甯的業餘時光,一間中式風格的書房,一個三層的書櫃,一張厚實的書桌,小巧而緊湊,占據了我絕大多數的時間。

坐在書桌前,看看書、追追劇,發發彈幕、寫寫東西,打磨打磨PPT、勾勾畫畫最新的創意,有時也沖着台燈的燈光發發呆,聽聽窗外的風雨聲,與内心的自己唠唠嗑、聊聊天......

書房很小,但智識的容量很大。三年半的時間,買了很多書,知識的滴灌,思想的撞擊,靈魂的喚醒,如纏繞附生的常春藤,裹滿一屋。

其實很慚愧,閱讀的進度完全跟不上買書的節奏,總是這一次的還未讀完,一旦某個緯度裡被其它書的信息吸引,立馬又下新單了。這讓我聯想到兩個比喻,一個是女人的衣櫥裡總是少一件衣服。一個是關于讀書的悖論性,因為無知而去閱讀,而越是閱讀,就越承認自己的無知與淺薄。

書房裡很靜,但思緒的奔流不時湧動。老子在“守藏室”安靜地當着圖書管理員,蘇格拉底在雅典的街頭與人激烈辯論;毛姆用帶着口吃的聲音說,閱讀是我随身攜帶的避難所,羅翔老師義正言辭,要用讀書這把利斧,劈開我們冰冷傲慢、自戀自憐的内心;叔本華眼裡的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與無聊之間來回擺動,木心若有所思的感歎,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還是它在理解我......

這樣的湧動很神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與曆史上偉大的靈魂交談,反思自我,走出偏見,引發你思考那些自以為是的觀念是否真的無懈可擊,讓自己全方位更加接近下一個更好的自己。

書房的世界很靈動,但外邊的世界更廣闊。卡夫卡說,書代替不了世界。中國傳統的“修身學”更注重“内取之于身,外取之于物”,除了讀書,還有對外界事物的體悟和運用,并與自身混然整體地結合為一。

生命攤開如書冊,縱橫阡陌,躬逢其盛。書冊裡的智慧與生活的實踐,永遠都是一個雙向有益循環。潛移默化之間,信從與批判,反思與汲取,都得踏踏實實在自己的生活圈檢驗。

如此,書房的時光裡,最沉浸與最陶醉的,反而是先前所言那些發呆的時刻。書裡的智慧、前人的經驗、現實的處境、未知的挑戰......如同一個信息與感悟的集散地,書房成了這個雙向有益循環的聯結點。

思考的過程很是煎熬,常常為了一個謀劃、一個觀點、一張PPT上的圖片,絞盡腦汁,糾纏反複,但頓悟一瞬的喜悅也是精妙。不曾想,工作中很多新潮的點子與創意,竟是來自這樣一間風格略顯老氣的書房。

畢飛宇說,要在書房笑傲時光。我深以為然。

在騰訊視頻上,看完了一部經典的紀錄片《木心物語》。與彈幕裡奔騰的感慨、震撼深刻共情。幾近淚目。

關上書房的門,出發前往機場,回家過年。

再見,兔年的書房時光!

龍年,我們再叙!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