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憶高中時代潘金蓮

...

  初三暑假,去了韶關,遊了南華寺,歸來上高一,第一篇作文,寫遊記,于是大筆一揮,寫了遊南華寺,那篇作文被當成範文,老師在課堂上給念誦了,于是高一那一年,我的大部分作文,都能得高分。

  高一暑假,電視上熱播《水浒傳》,歸上上高二,換了一位語文老師,我也沒有很在意,第一篇作文,寫人物,于是大筆一揮,寫了潘金蓮,那篇作文被當成了反而範例,老師在課堂上一通痛批,于是高二那一年,我的大部分作文,分數都不怎麼理想。

  我已經不記得當年的老師是誰了,我甚至也不記得當年的這位老師給了我什麼樣的人生影響,但是我記得他痛批我的内容,雖然說,老師當時的痛批并沒有點名,所以班上的同學其實并不知道那篇潘金蓮是我寫的,但是我到現在依舊記得,老師當年說,潘金蓮早就被蓋棺定論了,一切試圖給她翻案的文章,都是思想不健康的——并且我到現在依舊還記得,當年老師說同學裡有人寫文章給潘金蓮翻案的時候,那滿堂同學的瘋狂起哄,我的理解他們似乎更多就隻是為了起哄,并沒有什麼惡意。

  現在再回憶起來,我其實已經完全不記得當時我是如何去寫潘金蓮的,畢竟我當時所知道的潘金蓮的材料,就來自劇集《水浒傳》,并且我當時已經看過楊思敏版本的《金瓶梅》,但是我沒有接觸過《金瓶梅》文本,所以當時的所謂翻案,說到底可能更多隻能是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寫,不太可能寫得太深入。但是我能記得老師說的蓋棺定論,以及不容置疑無可辯駁如同數學公式一樣不可推翻的那種堅不可摧的肯定——我不知道他哪裡來的信心和信念可以說出那麼斬釘截鐵的話來。

  老師許是為了我好,他許是怕我思想走偏,許是想阻止我嘩衆取寵,許是想要将我拉回正途,所以愛之深,責之切。但是不管他是怎麼想的,至少他除了在批我文章之外,也沒再告訴我别的什麼,所以他是不是真的有愛方有責,我其實無從知曉。但是那個時候,我感覺更多的是一種傷害,是的,我被狠狠地傷害了一次,以至于後面再寫任何作文,我也大多都是敷衍了事,我的一個根本的觀念是——不必再給任何真心了,因為他不會理解我,我亦不需要他會理解我,所以那一年的作文,如果是那種統考的糊了名字的試卷,我的作文反而能得高分,而一般的課堂作文,我的分數很是一般——也就是那個時候,我其實就感覺,文字的優劣,除了文字真正的優劣之外,評判的标準很多時候會帶着評判者自身先入為主的喜好,無法做到完全的客觀。

  現在再往前倒,當年至今,二十餘載了,為什麼我到現在仍舊無法對這件事情釋懷呢。這些年來,看過給潘金蓮翻案的文章倒是不少,有時候我也在想,為什麼當年那麼強悍的老師後來都沒有再跳出來去捍衛他心理的那個評判标準了呢,如果真的如他所說的,早就已經被蓋棺定論的話,為什麼這許多年,仍舊有許多人在為之争論不休呢。

  且不論潘金蓮是不是已經被蓋棺定論了,也且不論我當年的種種論述是多麼的淺薄與狂妄,我有時候在想,為人師者,是不是不要那麼一竿子打死,是不是讓自己的學生有更多的開放式的思考,或者給自己的學生留一絲别的可能,會不會更好呢。那時候我其實沒有覺得委屈,他的批判我一點也沒聽進去,我對他的所有說法開始變得不接受,不反駁,不妥協……甚至不聽不聞不問——為師者,為徒者,也許都有問題。

  從一篇作文,到對一個人的認知與教學的全盤否定,這個代價,确實有些大了。

  最近,一直在聽《葉思芬說金瓶梅》的講座錄音,同時也開始去找了這套三冊的書回來讀,同時也開始找了各種版本的《金瓶梅詞話》來閱讀,當我看到葉思芬教授在她的書上這樣寫:“我一直想要替潘金蓮翻案,我覺得她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女青年,在她可能的環境内,她努力了;而且她隻能用她所熟悉的方式,用她所擅長的手段去左右逢源。”

  我覺得對這二十年前的這段公案釋懷了。是的,如果當年我遇到的老師,如同葉思芬教授這樣的老師,是不是,我的體感會完全不一樣呢。我不知道當年我的老師,對于《金瓶梅》或者《水浒傳》的研究是不是比葉思芬教授更深,他接觸過的所謂蓋棺定論的所有的棺材闆,是不是真的就那樣堅不可移水火不侵,但是如同他那般,能有這般摧枯拉朽的鐵論,若非有絕對夯實的邏輯去支撐他的理念,那麼隻能說,那是愚昧得可愛。

  回憶一下《水浒傳》裡的潘金蓮,再看一看《葉思芬說金瓶梅》裡的潘金蓮,再看一看《金瓶梅》文本裡的那個潘金蓮,那都是同一個潘金蓮嗎,如果連這幾個潘金蓮都無法完全統一的話,又試問,如何去對潘金蓮去蓋棺定論呢。

  時到今日,我其實已經沒有勇氣說,敢去給潘金蓮翻案了,因為我已經沒有當初的那般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了,但是我反而覺得當年敢于那般書寫的勇氣更可貴些,隻有在那樣的年齡裡,我們才有勇氣不顧一切地直白地表達,這種勇氣,比任何的素養與能力都要更難能可貴些。

  幾十年過去了,我至今還在書寫,縱然我已經沒有當年那樣的勇敢了。親愛的老師呢,你還好嗎。

  潘金蓮,其實不需要誰來替她正名或者翻案,她就是她,永遠這般鮮活地活在各種文本上,以及各種影視劇集裡,不是嗎。

  以上。2025-01-31 23:23:35;乙巳正月初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