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節奏

十三點三十七分起身離開辦公室趕往食堂,等着吃飯的隊伍已排到五十米開外,于是我默默站到隊尾靜待一時三刻。

每天從這個時候開始,前方的隊伍會漸漸變得臃腫起來,熟悉的、日常交好的,總之稍微有點關系的都能插進來或是橫向發展擁到一起,遠遠看去一個個無不興緻勃勃帶着笑意互動打趣。

我用冷眼掃視這一切,不屑之中又帶着幾分鐘情,半小時前還顯得有些冷淡的人們忽然就能演繹出如此蓬勃的生命狀态,多多少少有些許快慰。

三十多年人生教會我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無時無刻試着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不然又如何,壞情緒最易反噬。

于是我微笑着掏出耳機連上藍牙,收聽起手機中的音頻節目《民國人物列傳來》。

我是那種吃飯很積極又不愛湊熱鬧的一類人,跟動不動擠成一團三五成群有說有笑共進退的同事們比起來,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幸好像我這樣的人在院裡一抓一大把,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愛恨交織的集體。

不知從哪一年我發現自己突然就不會去在意别人投來的目光了,一個人開始享受獨來獨往也算是作為生命個體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吧。

隊伍一旦動起來,很快就輪到了我。

雞肉、魚肉、牛肉,還有偶爾出現的蝦,隻要是高蛋白我都會打上一點,最後再配上兩根紅薯,精緻而有營養,午餐一般會在兩點十分之前結束。

走出餐廳匆匆趕回辦公室,拿上手套出門右拐,下樓後繼續右拐就到了活動中心。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有氧運動間,此時往往會見到冉總早已站上了跑步機,每天堅持五公裡讓她看上去年輕了七八歲。

于我而言,現在的她就是剛參加工作時的我,那個時候對跑步真有瘾,一周四五次家常便飯,後來随着跑量不斷積累與一次次的突破,身體對長距離的适應能力越來越強,正反饋的後勁也是越來越大。

仔細算下來從參加工作到現在,五公裡跑了差不多有三四年,七八公裡堅持了兩年,上到十公裡又用了兩年時間,再後來室内偶爾會跑個十五公裡,這樣子斷斷續續又堅持了三年,去年夏天開始移步到戶外嘗試跑半程馬拉松,狀态好能進一小時五十分。

在我身上總之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跟跑步類似,常常是閑适之中有點小小的堅持,大體上隻要是自己認定的、真正喜歡的東西,往往不會中斷。

從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僅僅明白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去利用這一點,也就是笨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笨辦法。

自己常常會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那些遠大的目标就像珠峰一樣立在眼前,根本不可能逾越。

正是因為清楚自己笨的事實,便心安理得的按笨人的辦法去做事情,别人一年做成的事我堅持四年,但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我盡量不讓自己顯得狼狽和痛苦,帶點閑庭信步的勁最好。

我不會去刻意計較每一天的得失,而是讓自己在舒适圈内堅持,用量的積累達成質變,跑步是如此,寫作更是這樣的态度。

事實上如今的我幾乎每二十天跑一次,每次十二到十五公裡,要是可以到戶外了,大概率也就是二十天一個半馬,我很享受這樣的狀态,就是身體非常渴望了再去跑,那種一次性徹底釋放的感覺讓人無限懷念與向往。

這麼多年我就是努力活在自己的節奏裡,事實看來笨一點反倒是個好事,這世上聰明人太多但卻往往不太幸福。

走過有氧運動區繼續往裡是一個開放的空間,裡面橫七豎八擺着五張乒乓球桌,這裡等到晚上下班就極其熱鬧起來,排隊等着打球的人不少。

順路一直走到頭然後右拐,一個獨立的空間突然呈現在眼前,這裡就是我每天中午都會待上四十五分鐘的小小健身房。

周一練胸,周二練肩,周三練背,周四練腿和胳膊,周五練肩,每次保證做完三個動作。如今堅持三個月,卧推95kg、深蹲125kg、硬拉130kg,三個重量都可以做組,極限還沒有嘗試過,自我感覺還不錯。

除此之外羽毛球和遊泳都是我曾經特别熱愛過的運動,現在依然還會時不時去體驗一番。有時候我發現,一個人的愛好往往跟他的性格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比如我這一類的就不太喜歡有身體對抗的運動,性格開朗大大方方的往往更偏愛籃球。

這麼多年鐘情過很多東西,要說愛的無法放手的還屬最後才迷戀上的健身。

這項運動與我的性格深度契合,默默堅持,幹就完了。

如今力量更大了,也沒有以前怕冷了,身材變得更勻稱,精神狀态也上了一個台階,每天仿佛都有一種額外的收獲,就好像平淡生活中對自己的人生又多了一個交待。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