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也是好樣的

崇祯帝朱由檢是明朝的第十六個皇帝,他是天啟帝朱由校的同父異母弟弟。

朱由校在位八年,天啟七年去世,這個一心鑽研木匠的皇帝在少年時代因為不被父親萬曆喜歡受教育太少,後來身為大明皇帝還是一心做木匠,國事都交給了那個叫魏忠賢的太監。

魏忠賢雖為九千九百歲(與萬歲差一歲),但是權利在皇帝之上,他禍國殃民了七年,把本已開始沒落的大明王朝推到了懸崖之邊。

天啟帝朱由校娶了一個好皇後張皇後,她是河南開封人,小小年紀有國母風範,力挽狂瀾,把弟弟朱由檢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因為魏忠賢作祟,朱由校的幾個孩子都夭折,包括張皇後的孩子。

朱由檢戰戰兢兢上台,轟轟烈烈工作。

1628年,崇祯元年開始,朱由檢把閹黨推翻,這是他的一大傑作,魏忠賢倒台。

太監的好處就是和大臣平衡,任何一方都不能過重,太監是人妖誤國誤民,那些從國考進士出身的權臣們就是棟梁嗎?事實證明,不一定!言臣也誤國,這些文臣,打仗不行,就吐唾沫罵人在行,天天擠兌這個擠兌那個,小心思隻為利祿權利。

我以前的意識裡反感武将,覺得他們粗野,就會打打殺殺讓人心驚,而文官們講文明懂禮貌說話斯文看上去儒雅,事實是——大河江山是武将們浴血奮戰打下來的。

崇祯是個積極向上勤勉盡責的好同志,兢兢業業十八年,衣服補丁再補丁,每天工作七八個時辰十多個小時,任勞任怨夜以繼日全力以赴,最後還是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自缢而亡。

當崇祯一句“諸臣誤我。是文臣人人可殺。”讓人心痛!

1644年三月十七日,内閣大臣一句話不說,守城的什麼尚書、什麼侍郎,壓根兒沒人抵抗,開城門投降。三月十八日,内城失陷,住在紫禁城的崇祯去了煤山(今景山)。

大明王朝遲早要滅亡,這是曆史的選擇,相比較那些“審時度勢”内閣、權臣,崇祯選擇自缢還是有氣節的,他不為享樂卻把畢生甚至生命獻給國家,他的内心有對大明江山的堅持。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能堅持,就是一種勝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