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看繪本記不住,家長選擇合适方式,培養他們條理性邏輯性
很多家長發現3歲左右孩子讀繪本孩子比較喜歡,因為畫面感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但有的家長也發現繪本讀了以後,孩子沒多久就忘了,下次不讓看繪本讓孩子自己講的時候,孩子往往什麼都記不住。
這種情況特别的普遍,昨天在寶媽群裡面說這個情況的時候,寶媽們的反應都是一緻的不理解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孩子記憶力不足嗎?按說3歲左右的孩子也應該能記住些了,還是因為看繪本光看熱鬧,看圖的精美了,寶媽們都頭疼不已。
後來還是在群裡最有權威的兒研所的顧問老師給分析得很有道理:
第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有意識的記憶的概念
很多家長在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給孩子進行啟蒙教育了,這時候往往孩子更喜歡的是看帶圖的繪本,對純文字的東西并不感興趣。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記憶裡最牢固的往往是要求他背誦的東西,如果練習的次數足夠多,即便是死記硬背也能記得個八九不離十。但是往往繪本類的,就沒有記得那麼深刻了。其中的主角勉強能記住是誰,但故事情節和故事梗概的話就往往都記不住了,家長因此很有挫敗感。
第二、愛看圖但是不喜歡記憶
有的家長要求孩子看完書把書合上給家長講一遍,孩子就很不情願家長為啥不讓他看着講,而講不出來的挫敗感又讓孩子非常生氣。就拒絕再講,如果家長堅持讓孩子繼續講,孩子就會覺得非常憤怒、不僅拒絕家長的要求而且還有個别孩子從此對繪本都産生了厭惡。
這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保持興趣,往往就讓步先讓孩子學着,慢慢再想辦法鞏固效果。不要勉強孩子是基本的原則,勉強孩子的結果隻能是讓孩子更加厭惡,興趣被消磨後再培養就更加吃力了,所以家長不要固執,過于固執不懂得變通的家長往往把孩子逼到了死胡同。
第三、有記憶的往往就是終身難忘了
有的時候即便是死記硬背的東西,到了上學後孩子就顯現出來覺得很熟悉:這篇文章我怎麼那麼熟?基本上語文課文背誦毫不吃力的孩子都是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打下的基礎。
在孩子上學階段才顯現出來優勢:同樣的古文背誦,有的孩子背了三天都背不下來,而有的孩子很輕松的就能背下來原文,而且還特别喜歡背誦。這跟孩子小的時候的家長刻意的培養有很大的關系。
其實無論學習繪本還是背誦古詩都是在強化孩子的記憶,所以很有必要對孩子學習繪本後進行強化性的訓練:讓孩子把主要内容講出來,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是故事的梗概要完整。
同時還要注意孩子的表達的邏輯,事情的背景、起因、過程、結果等等有條理的表述出來,證明孩子是真正的理解了表達的思路,單純的、雜亂無章的記憶是沒有用的,培養孩子的條理性和邏輯性才是讓孩子表述的基本目的。
那麼該如何做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
第一、不能圖快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都是看書要多、越多越好。給孩子買一堆的繪本,沒有計劃性,今天讀這些、明天讀那些,基本上都沒有一個系統性的規劃。其實孩子的繪本也分很多類型,有幫助孩子習慣養成的、有幫助孩子對數字建立概念的、有培養孩子的英語方面的等等。
家長要根據孩子年齡的特點讓孩子進行學習,首先要建立孩子的良好習慣吧,沒有良好的習慣是任何事情都做不成的,然後才是培養技能類的。
第二、采取的方式多樣
如果孩子出現了拒絕複述繪本内容的情況,家長可以換種他喜歡的方式來讓她接受。比如說塗鴉或者是過家家的時候提上一句:那個小豬、就是你剛看的繪本裡的小豬是怎麼蓋起房子了呢?
孩子不會表述的時候、家長可以畫簡單的圖幫助他梳理事情的前因後果,讓孩子逐步建立起邏輯表達的概念,啟發孩子思考如何在梗概的基礎上不斷的完善細節。
這個過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家長要努力幫孩子掌握這種方法,建立孩子看事情有邏輯順序是非常重要的事。
第三、給予鼓勵
孩子往往在大人面前不愛表達,但是在同齡人面前非常樂于展現自己。很多孩子在家很不願意交流,但是到了幼兒園就非常樂于在同齡人面前展現自己。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心理鼓勵孩子在家準備好 ,到了幼兒園就能通過自己的表現得到小朋友們的羨慕和老師鼓勵的小紅花了。孩子的這種心理是可以讓他逐步克服自己對表達的抵觸的。
家長不要過于着急孩子的記憶的反複,大人有的東西記憶還不那麼牢固呢,就不要說是孩子了。家長不要給孩子過早下結論:這個孩子太笨了、這個孩子沒耐心、這個孩子總是記不住東西。
負面的标簽一旦貼上,孩子就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就是個笨小孩,也就不想辦法去改變這種狀況了,所以家長一定要肯定孩子、多想辦法多種方式讓孩子學會更多的東西,隻有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長了,他才會樂于更加專注的從事某個事情。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産、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上一篇 一場疫情,讓人看清婚姻适不适合自己
- 下一篇 第984篇~煮碗奶奶味道的面送給爸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