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理想的随想
小時候,别人問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的理想是什麼?”
我無法像别的小朋友一樣脫口而出“警察”“老師”“科學家”等等字眼,我摸摸自己的頭,瞪着迷惑的眼睛,想了又想。我想到了《十萬個為什麼》封面上兩個系着紅領巾的小學生,想到了《探索發現》雜志裡寫的UFO,想到了小畫書上搬起凳子撥動時鐘想讓時間倒轉的小屁孩……哦,我真不知道我的理想是什麼?半天等不到我回應的問話人便很同情地看着我說,“這孩子反應太慢了!”
是的,我從小就是個沒有理想的人,直到高考前都不知道自己将來要做什麼。突然有一天,一個名詞闖入我的生活。我的好友那天和我聊天,她說她有一個朋友在大學裡學新聞。我問,新聞是幹什麼的?她說新聞就是當記者。記者?我腦子裡瞬間想到曾經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名字忘了,但裡面的記者穿着風衣身背相機的潇灑形象卻是記憶深刻。我想,做記者多好呀,我也要做記者。
此後,我入願地學了新聞,大學畢業後又入願進了報社。正式成為一名記者後,我也真實地體會到了這份職業帶給我的榮光。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日報、晚報、商報、都市報如雨後春筍,人們普遍都有早起或夜間讀報的習慣。一杯咖啡一杯茶,手拿報紙聞着油墨香,是件很惬意的事。報刊亭滿大街都是,走在街上,随處都能買到報紙,随處都能聽到叫賣新聞的聲音。“賣報了,賣報了,美國攻陷伊拉克,薩達姆被活捉!”“賣報了,賣報了,江南小區發生爆炸,三十四人喪生!”……那時,一報在手,便可盡知天下事。
我在業界混得小有名氣後,許多單位和個人便會主動打電話邀請前去采訪,無論去哪,都得到貴賓一樣的待遇,作品見報後,又有一些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寫信或打來電話表達感謝與閱讀後的感受。
在一日日的忙碌中,我仿佛看到了理想的價值所在:理想就是做着自己喜歡的工作,并從中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而我兒時懷有理想的那些小夥伴,他們很多人後來并沒有從事自己理想的職業。與他們比起來,我何其幸運。
我想,一個人的理想沒有早晚,能不能實現才是最重要的。
固然,我的理想實現了,但随着報業的衰退,我一度對自己的理想也産生了懷疑:當初的選擇對嗎?要不要繼續堅持下去?
想來,這個職業本身就被賦予了太多理想化色彩: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可随着時代的發展,每個普通人都擁有了麥克風和話語權,籠罩在這個職業身上的光環已然不在。于此同時,在很多情況下,需要主流媒體發聲的時候,卻不能及時地發聲,且即便發聲,也是官方語言,與老百姓隔着遠遠的距離。
怨不得現在沒人再看新聞了,連我們自己都知道,那不是新聞,是宣傳。在這個時代,再也不會有人手拿一份報紙遍覽天下事了,再也看不到“新聞聯播”前奏一響,大家齊聚屏幕前的盛況了……
每年都會聽到有不少業内人士離開這個行業,從小編小記到主任、老總,而且越是優秀的人離開的越早。如今,萦繞在很多人頭上的職業理想都在變淡,這個職業在很多人那裡,也退化成了切切實實的飯碗。
我想,不管外界如何變換,這個職業還是需要點理想主義色彩的。因為,它不單單是一份飯碗。
- 上一篇 悲哀、悲傷又無語的結局
- 下一篇 有退休金的父母不是累贅,而是現金流!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