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又熟了/八十年代重慶八中回憶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984年我在重慶八中上高二時教語文的賀永立老師講解了這句話的含義,雖然包含了文人對桃李贊美和引申的對教師的歌頌,但我确對李子沒有好感,那是因為在童年大腦的印刻中,李子是一種不好吃的水果:它的外皮青綠,果肉酸澀,沒有吸引人的香甜味道。

李子上市總是在初夏,我的童年時代物産相對貧乏,即使對我嬌生慣養的婆婆絕不會去買這種價格低廉而易得的水果給我吃,她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桃慌李擺”,意思是桃子吃多了心裡要發慌,李子吃多了要打擺子,四川話打擺子就是瘧疾,在她看來李子是劣等水果,而且吃了不容易消化,雖然李子一上市我就鬧要買李子,到了李子下市時她也不買給我吃,終于有一次她拗不過我的糾纏,買回了兩斤李子,她隻挑了幾個軟點的李子給我吃,剩下的李子都是些又青又澀又硬的李子她自己吃,而她并不急于吃李子,而是拿出一個土碗,倒了一點白酒在碗底,放了一個李子在嘴裡細嚼慢咽,吞下去後端起酒碗呷了一小口酒,就用白酒下李子,她說李子不容易消化,要用酒下李子才不得病,這也是我平生唯一一次看到吃李子喝白酒,從此以後李子不是一種好果子刻骨銘心,我也極少吃李子。

這種禁锢的打破是上高三時期,那時候上課的座位是班主任老師按照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則編排的,與我同桌的是旭日東升,而我倆座位的後排想都不用想一定是兩位佳人,我的大後方是五嶽獨尊,我的對角線是手留餘香,晚自習後半段我作業做完了後,我會被後排吸引,以座位為圓心向後化半個圓,扭着身子轉到到後方聊天,與對角線手留餘香聊天是十分舒适的體态,如果要與正後方五嶽獨尊聊天身體扭曲的弧度就有點大,但是坐在正後方的五嶽獨尊文學修養極高,我情不自禁也與她聊天而時常忘掉身體扭曲的不舒服。

五嶽獨尊得知我喜歡散文,把她訂閱的《散文》、《散文月刊》等文學期刊一股腦借給我,沒有想到還有專門的散文期刊可以閱讀,我如饑似渴閱沉侵在那些散文的涓涓細流中,特别是有篇小短文《山腰上有顆被雷電劈傷的老樹》直擊心靈,它的開篇我至今記得:“山腰上有棵被雷電的擊傷的老樹,她的傷勢可不輕呀,你看他的驅幹已經被劈成了兩半……,可是你看他的另一半,一枝新牙已經發起來了…”。青春的荷爾蒙如五雷轟頂被擊穿噴湧而出,激勵着我砥砺前行。

那個年代男女生在學校和教室是不怎麼說話的,無形中有一條邊界,在我的帶動下旭日東升也按耐不住後轉聊天,它的對角線呢就是五嶽獨尊,我見到他聊天時露出少有的微笑。很快我們四個成了好朋友,我們突破了老師布下的隐蔽防線,教室座位是我們組成的正方形,也是我們滔滔不絕相聚最多的場所,我們一起讨論學習,讨論難題,一起分享青春的喜怒哀樂。

1985年的初夏,我們進入了高考沖刺階段,無形的大山壓的我們喘不過氣來,住校生的生活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十分枯燥更是壓力山大,男同學還有點體育活動調劑一下,壓力得到釋放,而女同學幾乎沒有體育運動調劑,學習更是刻苦之極,她們唯一的調劑就是零食,除了滿足口欲外也釋放了學習的壓力。高考沖刺最後階段,男同學在教導主任的規勸下也減少了運動時間,晚飯後都是最快時間進入教室上晚自習。

那個時代住校生周日休息一天後晚上返校,很多人帶着父母準備的食品抗戰學校夥食,帶的最多的是肉絲炒鹹菜。一個周日返校後上晚自習前,手留餘香帶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她拿出一小包牛肉幹充滿微笑小聲說:牛肉幹。我定眼一看,這是一包小塑料袋包裝的老四川的五香牛肉幹,包裝上面有隻大大的牛頭,全重隻有50克,我也是第一次看見,自然十分稀奇,我們四個人就吃了一兩條兒就沒有了。沒有想到一小包牛肉幹居然發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那種咀嚼後的香氣和美味摧毀了我們的味蕾,口腔裡的唾如泉水般湧出,讓我們垂涎三尺,那是我第一次吃老四川牛肉幹,從此牛肉幹隻認老四川五香牛肉幹。那個年代牛肉幹畢竟是奢侈品,我們男同學都沒有多少零花錢買,手留餘香會不時拿一袋來共享一下,我們總是望眼欲穿的等待下一次。五嶽獨尊也不時變換着零食的花樣給我們分享,而我和旭日東升總是吃着免費的零食,男孩子沒有吃零食的習慣,我們兩個男生就投桃報李經常去買五分錢一支的豆沙冰糕來分享,偶爾也會升級吃奶油雪糕,那的每支一角五分錢就得AA制,感覺我們過的就是共産主義生活。

到了周四周五女同學從家裡帶來的零食吃完了,就得用零花錢買零食吃。有一天晚自習前,五嶽獨尊用飯盒把一盒洗得幹幹淨淨的李子拿到了教室裡給我們四個分享,那個李子的青青外皮上還挂着水珠,我拿起一個李子,那是四川的本土李子,個不大,看着它那青澀的外皮,我心裡有些猶豫,想起小時候婆婆白酒伴李子就心生恐懼,出于禮貌我還是咬下了一口,突然我鎮住了,發現那個李子雖然有微微的果酸味但是不澀不苦,比以前想象中的好吃,我們一個接一個的開懷下肚,不一會兒一盒李子就被掃的精光。随着夏天的進程李子大量上市越來越多,李子就成了我們主要共享的零食,我們四個輪流到重慶八中校門和渝江商場之間的空地去買農民的李子和桃子。桃子多半帶有一層絨毛,不削皮直接吃呢是不舒服,而李子确比較方便,直接洗幹淨了就可以入口。李子上市越來越多,而我們的零花錢卻越來越少,有一天手留餘香拿出幾斤糧票說可以用糧票去換李子,我怎麼沒想到呢,那個時候呢李子兩角錢一斤,用兩斤糧票也可以換一斤李子,農民們十分歡迎糧票換李子,而女同學有吃不完的糧票,最後就演變成了女同學出糧票,我們兩個男同學出力跑腿,随着七月高考日子的臨近,李子的外觀也由青皮變成微黃,味道也由青澀變得越來越甜了,輪到該旭日東升去買李子的那一天,他慢慢的變得不是那麼積極了,仿佛教室裡有磁鐵吸引着他不願意離開去買李子,我心急如焚催他快去時,他順水推舟的說,你去你跑的快些,同時眼光透出一股皎诘,似乎隐藏着什麼。考慮到他經常給我講數學難題,我沒有多想就接替他跑腿,健步如飛就沖向校門口。買好李子,想到他們等着我的李子,我的心也變得像小鳥一樣飛起來了,腳步更加的輕松,三步并做兩步就回到了教室,把李子洗幹淨給他們呈現在課桌前,看着她們吃着李子的愉悅表情,我的心裡得到最大的慰籍。

那個夏天的李子味道特别,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酸澀,反而有一種淡淡的香甜,我仿佛品嘗到了整個夏天的味道,李子陪伴了我們高考的進程,構成了那個夏天最美好的回憶。随着高考的臨近,李子越來越少,即将下市了,而我們的友誼也變得越來越深厚。

高考終究是要來臨的,李子總有逝去的那一天,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當李子逐漸下市的時候,高考結束後我們也高中畢業了,面臨着未來的不确定和分别的傷感,我們的心情更加沉默。那個夏天,李子成了我們共同的回憶,也成了我們友誼的見證。

1985年7月10日是高考過後的第二天,照完畢業像我們就畢業了,沒有畢業典禮大家就要各奔前程,我們四個人又一次聚在了一起,我們沒有說話,隻是默默的拿着最後一顆李子。那顆李子的味道已經不再是青澀,而是滿滿的香甜,每個人都嘗到了那份最後的甜蜜。

畢業後的日子,我們各奔東西,開始了新的生活。男生們有了各自的工作和煩惱,女生們也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打算。但是,無論我走到哪裡,無論我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想起那個高考緊張的夏天,想起那些青澀的李子,想起那份深深的友誼,那可是我人生中最快活的夏天。

四十年過去了,今年的夏天又來臨了,李子又熟了,市面上的李子越來越多,重慶的李子也不再隻有本地的青李子了,品種多的讓人目不暇接,李子的顔色也是姹紫嫣紅,李子的味道也越來越香甜,李子的名稱也變成了布朗,身價也越來越昂貴,李子再也不是低檔地攤貨了,它們也登上大雅之堂售賣,但是我還是覺得四十年前的那個夏天的李子是最好吃的,那是一道人間美味不但刺激味蕾也永駐心間,我深切的體會到桃李不言的内涵。那些青澀的李子,已經變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記憶,雖然我們都各自組成了自己的家庭,也由懵懂少年變成了花甲老人,但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那份友誼和那些美好的記憶,都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底。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