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來全不費工夫

中午雨停,趕快前往楊子江濕地公園,想不到的是,中年垂釣者比我還搶先了一步。見彭村行政村下葉新村的楊大伯走近,我連忙叫住他了解自家責任田被征用後,村民在想些什麼?忙些什麼?他說:雖然每家每戶有點臨時菜地,但最多隻幹半天活。

...

冬瓜種植園(高架)

...

冬瓜種植園(高架)

...

楊子江濕地(綠意盎然)

所謂臨時菜地,就是城郊田地被征用後暫時抛荒,又被村民重新開墾利用,種上了季節性蔬菜。楊大伯說,今年下餘行政村魚塘背自然村村民搞了許多臨時菜地。我們農民,能節省點是一點。

我問他祖上來自哪裡?他說,父親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侵華日本兵抓民伕,逃到蘭溪來的。我聽了心裡特别高興,因為我正在收集湯(溪)蘭(溪)古道上的人物,而他祖籍竟然是婺城區羅埠鎮下楊村的。真是天保佑我啊。我問他,下楊村的親戚還來往不?他快言快語:早就不來往了。親戚間一個不回老家去,一個不來蘭溪看望,疏遠是遲早的事。

他透露:古湯溪縣人在下葉村落戶比較多。

...

在家照顧妻子的這位大伯,十分健談。

...

胡大塘

後來,我在胡大塘邊上的廊亭裡碰上原商業局老領導董林鈞的妹夫。他說:彭村行政村馬公灘自然村原先就有婺江碼頭,浮橋可直接到蘭溪老城的南門外市場,米市有名。老家沒東西吃,隻好到蘭溪來打長工,在彭村各自然村定居下來很正常。尤其是共和國建立後,人人有田分有屋住,戶口可落實。此類情況發生就更多。

也許他說的對,有“百家姓村”之稱的彭村行政村就這麼來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