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特質——讀《别逗了,費曼先生》有感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晴

今天,終于讀完了《别逗了,費曼先生》。雖然裡面有些術語自己讀起來有點困難,但并不影響對内容實質的理解。

費曼先生用幽默的語言記錄自己在研究、對待諾貝爾獎、以及自己的業餘生活,讓自己看到一位科學家與常人相同和不同的一面。他專注于研究,但也熱愛普通人的生活。他緻力于研究但不拘泥于研究,因為他愛好廣泛。如果說他是一名了不起的科學家,那麼他更是一名永遠長不大的孩童,這也許就是一名科學家必須具有的特質吧。

一、他愛玩。對于費曼先生來說,愛玩幾乎可以說是他的天性。愛打鼓、愛泡酒吧,如果說這是做為常人的愛好,那麼連做研究都是玩。這樣玩了那樣玩,玩了這個玩那個,這不正是孩子的天性嗎?感覺他的諾貝爾獎都是玩出來的。

二、他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對于他來說,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仿佛是與生俱來的,且緊緊地附身于他,從未離開。他所有的研究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的好奇心也驅使它對這個世間萬事萬物的研究永不止步。拿開鎖這件小事來說,起初隻是為了滿足自己挂鎖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的好奇心,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開鎖實驗,終于搞明白了。可是他還不滿足,又想辦法去弄懂保險費鎖的工作原理,弄明白後,又去研究破解密碼的可能性數字,就這樣一直不停地探索下去,終于發現它的秘密。

三、他遇怪打怪。對于費曼這樣的大科學家來說,無論是生活還是科學研究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可是他不放在心上,因為他遇怪打怪。哪裡遇上困難,就解決哪裡的困難,并從中收獲點什麼。所以,所有的困難,在他看來都不是困難,恰恰是讓他打怪的最好時機。困難越大,解決起來越有挑戰性。

四、他有置疑精神。他并囿于别人的答案,即使是經過别人無數次驗證的答案,他也要自己去驗證。他認為,隻有自己親自去驗證了,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答案是否可信。而自已呢,最愛追問自己為什麼,直到事物的本質為止。

以上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呢。對于費曼先生來說,那個童年時期的孩子從未離開過他。

反觀自己,也曾有過那樣的童年,為什麼漸漸就失去了呢?仔細想想,是因為顧忌太多,欲望太多。不過沒關系,可以開辟一個時刻,可以去尋找童年的自己,那個天真爛漫,對這個世界充滿無限好奇的孩子,從而去找回自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