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是一種甜蜜的頹廢
日更:64/3650 日更十年
随着夏日的燥熱一步步逼近,辦公室訂奶茶的頻率也肉眼可見地上升。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但想喝奶茶的心相通的。雖然吃午飯時才痛定思痛地發誓“從明天開始主食減半開始戒糖”,但當午後困倦襲來時,依舊沒有人能頂得住一句“喝奶茶嗎”的靈魂試探。
喝啊!當然要喝了。生活這麼苦,怎麼可以辜負奶茶的甜?
對奶茶上瘾,這件事或許不能全都怪罪于人類自制力不行,畢竟奶茶真的很努力在變着花樣取悅我們的味蕾。
“遠古時期”熱水沖泡的奶茶款式,經過了幾輪更新換代,正式進入到如今用茶葉鮮奶與新鮮水果現制奶茶時代。這種味覺上的“新鮮”顯然是傳統的瓶裝飲料小甜水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
奶茶還具有極高的靈活度。不管你喜歡什麼甜度,什麼茶湯,什麼配料,什麼口味......奶茶,使勁渾身解數,總有一款讓你開心。
不過,這些都隻能說是“基礎操作”罷了,奶茶界的“内卷”根本不亞于人類的世界。當人們對常見的橙子草莓這些常見水果逐漸失去興趣時,奶茶開始努力挖掘新奇的口味。
前兩年楊梅大火,去年玫珑瓜席卷各大奶茶品牌。今年春夏,一顆來自嶺南的酸澀小果子油柑登上了水果C位,它“三秒微澀,五秒回甘”的味道放在飲料中,簡直不按牌理出牌,但又着實令人好奇,酸澀的倔強性格也足叫人喜歡。
除了味道,顔值當然也是奶茶界最重要的評價标準之一,畢竟“顔值即正義”,買了奶茶當然要拍個照發個朋友圈嘛。于是如何設計紙杯,或者如何将透明塑料杯玩轉出更多花樣,就成為了奶茶從業者的“功課”。
“濃漿挂壁”是傳統招數,比如黑糖奶茶、芋泥奶茶,就慣用如此造型。常見的還有用顔色鮮豔的水果冰沙,疊加雪白奶蓋形成漂亮的漸變效果,不過這種操作放在如今也隻能打個及格分。
想要吸引更多目光的奶茶開始研究“造景術”,比如在奶油頂上撒堅果碎,或鋪上滿滿的水果塊,再篩一層糖粉,看起來像頂了個小蛋糕。
人們對這個造型的喜愛無疑激發了奶茶的想象力,它開始思索,究竟還可以跟什麼美食組成cp呢?不然幹脆把餅幹、吐司脆也擺在奶油頂上好了!不僅看着好看,還能“邊吃邊喝”,簡直不要太爽!
俘獲了太多人心的奶茶如今俨然已經成為當代美食界“流量擔當”,許多城市的商業街都頗有被奶茶店席卷之勢,隔個三五步便有一家。線下攻城略地還不夠,奶茶還三天兩頭換着姿勢挂在熱搜上,默不作聲便掀起許多波瀾。
就像許久之前那個閱讀人次達到二十多億的話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那真的隻是個普通的日子,它毫無預警地出現在榜單上,并穩步爬升逐漸登頂,話題下天南地北的年輕人都在紛紛打卡,還沒到傍晚,這波風就吹到了朋友圈,連家裡的大姑大姨都舉着奶茶發了自拍,表示“我也喝啦!”。
據相關調查顯示:約76.1%的消費者每月會在現制奶茶上進行1-5次消費,14.2%的消費者會進行6-10次消費,每月願意消費10次以上奶茶的消費者幾乎占到10%。
而在所有喝奶茶的人當中,有54%的人懷抱着“喜歡奶茶,沒事兒就想來一杯”;有14%的消費者是為了跟同事朋友拼單“喝就喝一杯吧”;20%的人是目标明确奔着網紅産品打卡去的,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得争當“弄潮兒”;剩下的除了一小撥人隻是為了奶茶的提神功效實實在在地為咖啡因付費之外,其餘的人就隻是為了“合群,拍照,發朋友圈。”
在如今這個充滿偏見的社交時代,奶茶以輕巧的身姿與甜蜜的絲滑,打破了階層壁壘,在各個群體間架起溝通之大橋。人們渴望合群時,奶茶提供話題,迅速拉近距離,人們渴望表達自我時,各式各樣獨特的奶茶總有一款可以代言你特立獨行的心。
在美食界成功“站穩腳跟”的奶茶,逐漸露出了妄圖“稱霸世界”的“嘴臉”。這真讓人不得不懷疑奶茶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要“入侵”整個地球。
它先是以濃稠的姿态入侵到甜品界變身爆漿蛋糕,後又以七八種小料搭配的方式入侵到主食界搶了八寶粥的風頭,它甚至以淡淡的茶色入侵到美妝界替代了大地色系的說法。
它不再僅僅是口渴時的千百種甜蜜選擇之一,它已經成為了一種關于生活的儀式感:入夏的第一天,每個周五的晚上,戀愛的一個月紀念,都要買杯奶茶發個朋友圈。
但奶茶還是不滿足,它甚至想成為可被公認的計量單位。當一件小商品一本書甚至一節課程想要表達它有多麼超值,有多麼值得購買的時候,商家會大喊:“這隻是一杯奶茶錢!”
隻是一杯奶茶,而又早就不隻是一杯奶茶。面對它,人們隻能投降繳械,它那麼甜蜜,那麼美味,那麼令人上瘾,那麼叫人無可奈何。
奶茶在口味上所做的努力已經讓人很感動了,但最直擊人心的,還是它無時無刻不在散發着的那種“甜蜜慰藉”的氣質。它似乎不斷地在向人傳達一個體貼的訊号:生活已經很苦了,你要對自己好一點,喝點甜的吧,我真的可以讓你很快樂。
在這個傍晚七點後有2000多萬人都在加班的時代,有誰能經得住這樣貼心的溫柔?在生存壓力不斷擠壓自由空間的現狀中,有誰會放棄這樣一杯簡簡單單但卻實實在在的快樂?當你覺得疲憊、焦慮,但卻又不得不繼續打起精神做下去的時候,“喝杯奶茶”便成了最後的心理安慰。
“都已經這麼辛苦了,點杯奶茶犒勞一下自己吧”,就是這樣最本能的想法,讓奶茶從一杯憨厚可愛的“快樂肥宅水”變成了如今略有些嚴肅的“續命神器”。
明明很清楚奶茶絕非什麼“健康食品”,它的含糖量早就遠遠超過人們每日所需的糖分,生活這麼艱難,疲憊的年輕人想要的不過是這樣“不管何時何地,奶茶想喝就喝”的自由與快樂。
這種想法看起來有點“頹廢”,沒那麼自律,沒那麼積極,但如果我們隻能擁有這一點點頹廢的自由,那麼交給奶茶,簡直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奶茶是對的,人類對糖的熱愛是一種天性,它确實有能力讓我們快樂,哪怕隻有一杯奶茶的時間。于是,渴望“躺平”的年輕人,喝了這杯奶茶,似乎就又可以“站起來了”。
寫到這裡,我決定去訂一杯奶茶,楊枝甘露怎麼樣?不知道你愛喝哪種呢?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