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蜂巢

...

琥珀包裹蜂巢化石

琥珀是第三紀松柏科植物的樹脂,經地質作用掩埋地下,經過很長的地質時期,樹脂失去揮發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與煤層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氫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樹脂,琥珀的形狀多呈餅狀、腎狀、瘤狀、拉長的水滴狀和其它不規則形狀。顔色多呈黃色、橙黃色、棕色、褐黃色或暗紅色,淺綠色和黃色、淡紫色的品種極為罕見。油脂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性脆,無解理,具貝殼狀斷口。琥珀為有機物,加熱到150℃即軟化,250℃-300℃熔融,散發出芳香的松香氣味。琥珀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蟲、種子和其它包裹體。

“蜂兒不食人間倉,玉露為酒花為糧。

目前學界認為,蜜蜂是從一種泥蜂總科的古黃蜂分支進化來的。但是這種古黃蜂是穴居的掠食者,而蜜蜂是以植物源為食的采集者。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蜜蜂走上了這樣獨具一格的進化道路呢?

...

這一進化始于白垩紀,被琥珀化石記錄了下來。那時的古蜜蜂同時具有了現代蜜蜂和古蜜蜂的形态特征。因此,白垩紀古蜜蜂被認為是現代蜜蜂的起源。

...

白垩紀早期(1億年前)古蜜蜂琥珀化石描繪圖

同時具有蜜蜂的形态特征(分枝羽狀毛發,沒有後足刮擦器,沒有後胫骨棘等)和古黃蜂的基本特征(成對的中胫刺和細長的基跗節)

那時的一些琥珀化石也證明了白垩紀時期的古蜜蜂就已經開始采集生活。例如,其中一個化石就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全身沾滿花粉的古蜜蜂正要滿載而歸,一直栖息在花朵中的三爪蚴(yòu,一種甲蟲的幼蟲)也伺機而動。當古蜜蜂起飛時,21隻三爪蚴就搭乘上了這趟免費“班車”,想跟随古蜜蜂回巢,享用蜂巢裡儲存的花粉并寄生在蜜蜂幼蟲身上。或許是“乘客”太多,蜜蜂不堪重負,恰好被滴落的松柏樹脂包裹住了。

...

琥珀化石

就這樣,白垩紀古蜜蜂的訪花經曆被定格保留了下來。曆經億萬年,它向人類講述了蜜蜂祖先的一個重要生活選擇——從肉食者變為植食者。但蜜蜂祖先為何放棄殺戮,奉行了素食主義,至今仍是個巨大謎團。

學界認為,以采集為食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需要四處尋找獵物,隻要探訪數量衆多的花朵即可,是一種較為安穩的生活方式。蜂類祖先特立獨行,選擇了一條自己的生存道路,蜜蜂這一物種便誕生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蜜蜂祖先的一個選擇,改變了之後整個植物類群的命運。

人們一度認為,是被子植物的繁盛促使蜜蜂開始采集,從而促進了蜜蜂的物種起源。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是古蜜蜂的出現帶來了被子植物的繁盛。衆多化石顯示,白垩紀時期陸地植物中占據霸主地位的是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隻有小部分的小花被子植物嶄露頭角。蜜蜂的祖先在這一時期也主要以豐富的裸子植物花粉為食。然而裸子植物主要通過風媒授粉,古蜜蜂的傳粉對其作用不大。

但對于被子植物來說,古蜜蜂的出現就意義非凡了。蜜蜂訪花,使花粉在不同花朵間“交流”。花粉裡攜帶的遺傳物質,也因此能在種群内部和種群之間進行重組。這極大促進了植物多樣性的形成,同時也協助了被子植物的繁殖和擴散。在被子植物出現時,古蜜蜂已經以傳粉者的身份存在,随後成為被子植物爆炸性發展和該植物種群稱霸陸地的背後驅動力。

...

蜂巢化石易碎爛很少見

蜂巢化石的形成過程

蜂巢化石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地質過程。首先,蜜蜂或其他昆蟲在特定的地質環境中築巢,這些巢穴通常由蠟質材料構成。随着時間的推移,由于地殼運動、火山噴發、風化侵蝕等自然因素的作用,這些巢穴逐漸被埋藏在地層深處。在地層深處,由于高溫、高壓以及富含礦物質的地下水的作用,巢穴中的蠟質材料逐漸被礦物質所替代,最終形成了化石。在這個過程中,巢穴的形狀和結構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使得我們能夠在化石中看到古代蜜蜂或其他昆蟲築巢的痕迹。

蜂巢化石非常稀有,琥珀包裹蜂巢的化石幾無,沒有借鑒可尋。

...

琥珀包裹蜂巢化石


...

琥珀包裹蜂巢化石

...

琥珀包裹蜂巢化石

...

琥珀包裹蜂巢化石

...

琥珀包裹蜂巢化石

...

琥珀包裹蜂巢化石

...

琥珀包裹蜂巢化石

...

琥珀包裹蜂巢化石

以上從琥珀蜂巢化石,更能直觀古蜜蜂的生活狀态,與現代蜜蜂的差異和演化。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