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三
是什麼原因讓自己突然就不再熱衷曾經喜愛的事情呢?就比如這次海南旅行出發前,本來有時間好好整理準備行李的,我卻無心聚焦于它。要是在以前,從服飾選擇到帽子墨鏡搭配再到首飾穿戴,一定會花時間提前折騰一番的。這次就随意很多,衣裙以舒适為主,帽子不挑搭配和美觀,而是以防曬為重。
出來旅行了是不是應該寫至少一篇遊記呢?的确應該。奈何我近段時間真的沒有表達的欲望。大腦一直空空,除了發呆還是發呆。
文昌海邊,雲與晚霞很美,大海當然也美,然而我腦袋像生鏽了一般,任何一個關于美的頌詞都無法冒出來。
軒爸爸是個愛操心愛學習的人。餐廳吃飯時,我們個個大塊朵頤,軒爸爸不是去催上菜就是跑到廚房看菜的制作過程,想要學一手,回家在我們面前大展名廚風範。等到他學習完回到餐桌時,通常好幾個菜已被掠奪一空。最後,不排除他會冒出一句:XX菜還沒上啊。這時候我們通常會為他再點一份這道菜(哈哈哈哈)
心裡始終對遠方有一份牽挂。
一個酷酷的朋友酷酷的觀點《詩的思》(摘錄)
前幾天跟一朋友辯論,說現代人能不能寫出超越唐詩的古體詩,他認為現代人不論學識還是眼界都優于古人,如果勤加練習一定可以超越他們。我聽完忍不住哈哈大笑,說古體詩發展至唐代已達到巅峰狀态,已緻後人根本就無法超越它,所以詩人們又轉化了詩體,創造出詞這種律詩之外靈活多變的詩的另一形式。
唐詩宋詞像兩朵妍麗多姿永不凋零的花,體現在對音律研究的成熟,文字的形式主義和古漢語表達都已達到了極緻。樂府詩的純樸和六朝文的華麗,在唐朝被完美結合,形成了唐詩不可複制的輝煌。
我認為,現代人根本無法寫出和唐詩并肩的律詩。原因有二,一是學習環境,以前的讀書人都懷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希望通過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層層的競争與選拔走上金榜題名,拜相封侯的成功人生。寫詩比的就是對古文的熟練且高超的運用,他們從蒙童時期就接觸古文,不僅要閱讀還要求熟背,跟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家夥,能有什麼可比性?
其二呢,我們雖然身處現代,能接觸到前人優秀的詩歌,但能做到真正潛心研究的人恐怕不多吧,甚至可以說寥寥無幾。老話說的好:“功夫在詩外!”除了那些天賦異禀的天才詩人外,大多數人很難寫出超越自己現有語境的好詩。用一個蹩腳的比喻吧!就是你拿把刀去對峙一群拿着AK47的家夥,有沒有赢的可能?自己去想吧!哈哈哈哈!
再說說Al合成詩的事,除了缺少感情的色彩外,幾乎已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Al強大的學習功能使其能在短時期内完成許多人給出的提問,這在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假以時日,它會發展到何等狀況?能不能超越人類自己,這還真不好說,隻有拭目以待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