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雞毛》有感

第一次聽說《一地雞毛》這本書,還是由于妻子的推薦。一直以來,妻子推薦給我的書籍、電影、紀錄片等鮮有讓我失望過的時候。即使有些時候我沒有立刻閱讀、欣賞,但無論多久我看過之後,也總是會感到驚喜和滿足。《一地雞毛》就是如此。

大約在五年前,妻子向我推薦這本書。我和妻子都比較喜歡讀書。不同的是,妻子讀書随心所欲,隻要是好看的書籍她都會閱讀,讀書對于她來說,隻是娛樂消遣、放松身心的一種方式。我則截然相反,平時讀書要功利得多,我隻會去讀那些我認為對我的學習或工作有作用的書。那時候的我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知天高地厚,顧盼自雄睥睨一世,毋庸置疑,這種描寫普通小人物的心裡感受與雞零狗碎,自然不會吸引我讀上一頁。

物轉星移,短短幾年過去了。伴随着我結婚、生子……生活所帶給我的壓力和感受也與那時候截然不同,我的關注點和注意力不得不開始轉移到柴米油鹽、家長裡短上面,曾經的意氣風發隻好暫時放下,這種狀态的改變也使我漸感失落和無奈。這個時候,我想起了《一地雞毛》,我想通過閱讀這本書來尋求一些内心的共鳴。

書的開頭便深深觸動了我。小林的妻子因為一塊馊豆腐而與小林展開了一場“戰争”。夫妻間這種因為家庭瑣事而爆發的矛盾屢見不鮮,大多數時候,這類事情并沒有什麼原則性的對與錯、是與非,無非就是雙方意見不合或者情緒使然,大家牢騷兩句,出出心裡的悶氣,借此也發洩一下因為工作、生活等其他事情而造成的煩惱,不要再斤斤計較雞腸小肚也就罷了。書中作者對于小林及妻子的描寫,堪稱精準而經典。倆人你來我往了幾個回合,雖都負着氣,可也最終都偃旗息鼓,沒有把事情鬧大。

不僅如此,書中其他情節的描述,也都真實地反映了小老百姓地生活與心理狀态。調動工作的困難重重、給孩子找幼兒園的一波三折、老家人接連不斷地上門辦事、為了掙錢而“放下身段”賣鴨子……由于年代不同,這些具體事件我雖然沒有全部經曆過,然而,個中滋味我卻能感同身受——生活所帶給人們的不易和坎坷大抵相同,我們一定也都遇到過工作中的不順心,感受過想為孩子創造更好的資源條件卻又無能為力,經曆過夫妻關于雙方家人交往的意見不統一,當然,也一定還會有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而絞盡腦汁地想法設法補貼家用。每每讀到這些片段,我都好像他鄉遇到了久違的故知,作者寥寥數語,便展露無遺地勾出了我内心積壓已久卻又無可名狀的感覺,令我酣暢淋漓。

書中更妙的是說小林和妻子下班後回家的狀态。作者寫到,小林和妻子完完晚飯并收拾完後,便已疲困交加,趕緊爬上床休息睡覺了。記得當時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拍案叫絕。如此精微細緻的描寫,絕對隻有親身經曆過的人才能體會得到,而不是僅靠想象就能杜撰出來的。事實上,目前困擾着我的一個重大問題,便是我每天晚上的“浪費時間”。每天我下班回家,吃完晚飯收拾停當後,便慵懶地躺在床上漫無目的地刷着手機,不一會兒就憨憨入睡。學生時期正是用來發奮圖強的晚上,現在成了我流于安逸的溫床。我曾多次試圖打破這種狀态,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無奈總是虎頭蛇尾,往往剛剛堅持了兩三天便無可奈何地放棄——每到晚上八九點鐘,我就開始迷迷糊糊哈欠連天,實在沒有心勁和毅力再去努力了。當然,我沒有睡懶覺的毛病,每天早上五點半準時起床。和小林的妻子一樣,我每天上班也要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

本書不能算是個喜劇,結局并沒有令人皆大歡喜,小林也并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而是逐漸适應了這種狀态。這樣的劇情安排令人深省。我用了兩天的零散時間,讀完了這本書。記得當初閱讀此書的初衷,是想通過本書主人公的經曆和心理狀态,尋求一些慰藉。然而,我卻并不想學習小林,在精神上被生活打敗,并去迎合它。讀書就像與人聊天、和朋友訴諸苦水敞露心腸,抒發了内心的塊壘、獲得了同理心和安慰之後,應該輕裝前進繼續前行,而不是抓住了消沉頹廢的理由而止步不前。

讀罷此書,我更加強烈地鞭策自己,脫離了學生時代長大成人,生活中有一些時間固然會被其他瑣事所占用,但是,學生時期積極向上昂揚拼搏的狀态不能逐漸被消磨掉,生命是用來奮鬥的,是用來精進的,而不是渾渾噩噩了此一生。當然,對于現在的我來說,首當其沖地,是要解決晚飯後不立刻睡覺的問題,要跑步、讀書、寫作,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