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生活
在李娟的《羊道.前山夏牧場》裡,當又一次的轉場來臨,她所跟随的家庭勸她不要再跟了,前路艱辛,還不如跟着兩戶半定居的的牧民生活,同樣是哈薩克民族的牧民,但是會更好一些。
李娟猶豫了,她寫道: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的确是艱辛的,可這世上真的會有更好一些的生活嗎?真的會有輕易就能獲得的幸福嗎?連加依娜那樣的小孩都知道,面對辛苦、疼痛、饑餓、寒冷、疲憊……種種生存的痛苦,不能簡單繞過,隻能“忍受”,隻能“堅持”。像阿娜爾罕那樣,脫離遊牧之路,将來與在城裡工作的男孩結婚,過上安定的生活。可從此後,她還是得付出另外的努力與忍受,面對另外一種陌生而拮據的人生。說起來,都是公平的。隻有忍受限度之内的生活,沒有完全不用忍受的生活。“忍受生活”——聽起來有些消極,其實是勇敢的行為。在牧人的堅持面前,無論什麼樣的痛苦都會被消融。所以,哈薩克葬禮上的挽歌總是奉勸生者節制悲傷,彈唱歌手們也總是調侃懦弱,視其為愚蠢。
其中的問句很是戳中我,這真上真的會有更好一些的生活嗎?我們好像不太能忍受眼下的生活,總是在向往着一種更好的生活,這種生活可能會在物質上更加充裕,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和關系,能輕而易舉地實現我們想要做的事,直到那時,才是真正的好生活。
為了這樣的好生活,我們無時不在準備着,努力地成長着,提高自己有用的部分,被社會和權威認可的部分,表現得适如其分的樣子。
我們說: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個更好的自己其實面目模糊,隻是為了得到更高的社會定價而已。
還有跟着的一個問句:真的會有輕易就能獲得的幸福嗎?讓心底的波瀾泛起,我真的獲得過什麼輕易得到的幸福嗎?除了父愛母愛與生俱來,完全不用自己付出什麼以外,得到其他的任何東西,不都要付出很多很多嗎?就算隻是一個健康的身體,也要控制自己旺盛的食欲,克服懶得運動的惰性,不胡亂地作息,穩定情緒。
而一個健康的身體不過是生活最基本的條件而已,如果想到更多,比如一個得體優雅的妝容、一個健美的身材、一手好字、獨立的經濟,都不可能是容易得到的,都是長期努力的結果。
隻有忍受限度之内的生活,沒有完全不用忍受的生活。也是一句令人歎息的洞察,誰不是在忍受呢?不忍受就是忍受那,哪裡有什麼自由自在的生活?就算是一條河水,也被兩岸束縛着;就算是可以飛上青天的小鳥,也被饑餓和捕獵者瞄準着。
在李娟的這段不過三百字的文字裡,卻不無悲傷地講出了生活的本質,沒有所謂的好或者更好,沒有輕松的幸福,都是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忍受,而在忍受生活中,痛苦被消融。
- 上一篇 《<三國演義>解密》25:曹操平定關中及西北之戰
- 下一篇 一元錢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