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月滿西樓》有感
文/雨潤心田
喜歡李商隐,同樣也喜歡李後主李煜,李清照。
印象中,讀過李清照的第一首詞,應該是那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
還有另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那時,我應該在上小學五六年級左右,記得第一次讀她的詞時,一下子就被李清照的優美文字吸引住了。于是便邯鄲學步般地跟着寫了一些所謂如夢令。(《如夢令》是詞牌名。)
那年盛夏,我到過漱玉泉畔的李清照舊居紀念堂。
當我站在李清照白雕像前。當我遊覽着堂内與她有關的一個個故事。我,神情始終如常,并沒像那些歌星粉絲看見偶像時的瘋狂,但與此同時,心卻又仿佛穿越過了時光,隻為敬仰。
少年的我,喜歡李清照,隻是喜歡她筆尖上的美。
後來的我,喜歡李清照,是因為喜歡她筆尖上,那種能夠靈動跳躍的才情。
如今的我,依然喜歡李清照,除了依然喜歡她的文字,才情,更因仿佛理解到了她人生每個階段的心路曆程,腳下的路一直在變,然而李清照才情個性卻始終未變。
于是今晚,我一遍遍,往往複複地聽着那首其實隻有82秒的《月滿西樓》(某音歌手陳佳唱的):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寫這首詞的背景:
李清照夫妻倆同屬高官二代。婚後兩人感情很好,可以說是夫唱婦随的典型代表。比如說,當二人借到一本書時,不但會共同閱讀,并且還會一個讀,一個抄。(古代的書全靠手抄。)
但後來由于政治原因,夫妻倆被迫不得不分居兩地。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清照便寫下了這首詞。
值得一提的是,這詞裡面的那句:“雁字回時”。相信許多人都還記得小學課本有說過,大雁群在天空飛時,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人”字。
所以,李清照就借用大雁群飛出的這兩個字,來婉約企盼着丈夫趙明誠的回來。
她相信,當丈夫回來時,月亮也必會照耀着整座西樓。
這就是筆法婉約的李清照,一位被後人稱之為天下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