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武當山,不一樣的風景與情趣

雖然,神奇的大自然在一年中的每個時候都會展現出不同的、都能引人入勝的美妙,隻是,我們以前無論是去登“三山”,還是去攀“五嶽”,大多都會選擇在春、夏、秋這幾個季節,主要是考慮到交通出行的相對方便與安全。像這次在寒冬時節去攀爬武當山這樣的冰山雪嶽還是第一次。

剛好,在我們上山的前一天,武當山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我是第一次來到武當山,也是第一次在冬天來到武當山,自然,也就是第一次在冬天的雪後來到武當山了。

更湊巧的是,同樣就在我們來到武當山的前一天,直達金頂的索道纜車開始為期5天的臨時檢修停運。

本來從半山的停車區乘索道纜車到海拔高度1612米的金頂僅需短短的6分多鐘的時間,現在,卻要很耗費體力地徒步往返。這次,我們一共攀爬了近7個小時、走了22000多步,至于上下了多少級台階就确實無法計數了。

不知道,這樣的機緣巧合是一種悲催?還是一種幸運呢?但于我而言,我是真的将這次的湊巧看作是一種天降于己的“幸運”。

我想,如果索道纜車正常運行的話,對并不是很刻苦的我來說,肯定會搭乘索道纜車上去再下來,那麼往返金頂的旅途,充其量就是一次連走馬觀花都談不上的匆匆過場。

而這次的徒步登頂,雖說是有點“迫不得已”,但倒是可以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處風景地沿途慢慢品味、細細欣賞,可以與武當山古道兩傍的一山一水、一木一石、一冰一雪難得的來一次親密的接觸與深度的交集。

無疑,徒步登山、尤其是還帶着重量不輕的攝影器材在雪後徒步登山,的确是很有些挑戰性的。

對于登山時的身體防護,也不敢有任何懈怠,我們腳上穿着防滑鞋套,手上拄着輕便的登山杖,除了穿上厚厚的羽絨服,頭上還得戴上能捂住耳朵的絨線帽子和能擋住冷風吹襲的口罩,全副武裝,倒也很有一番登山探險的模樣。

不能不說,我還真的有點佩服自己這時的勇氣與體力。雖然,2萬多步的路程并不算是太遠,但最為困難的是,在陡峭且濕滑的石闆山道上行走,不能不步步小心,步步用神,步步使勁。否則,滑倒、甚至滾落就很可能難以避免了。

當我們最後一步踏上了風冷雪寒、氣溫在零下10度左右的金頂,心中還是有了點小激動。因為,我總認為,隻有登上了金頂,走進了太和宮,拜見了金頂太和宮供奉的真武大帝,才算是真正登上了武當山。

同樣,當我們将最後的一步落到了回程的終點時,一種已經許久沒有體驗過的筋疲力盡的倦憊感突然襲來。沒想到,目标達成後伴随而至的那種松馳感,又會是那麼的強烈。

不一樣的路徑,一定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旅途,也一定會收獲不一樣的體驗與趣味。

雪後初霁,在冬日冷霧朦胧的天空下,武當山可說是魅力無窮。我們一路行進在結滿薄冰、很是濕滑的山道上,除了有些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外,又總能感受到一種似乎與世隔絕的清怡、甯靜與祥和。

雪後的武當山,尤為奇麗壯觀,遠處巍峨聳立的峻山險嶽,近處古色古香的寺、觀建築,都被一層層清新的白雪輕盈地覆蓋着。近看,可見玉樹瓊枝,晶瑩剔透;冰雪鋪地,玉砌粉妝。遠望,可賞雪山奇麗,銀裝素裹;林木隽秀,粹白連綿。

八百裡武當披上聖潔的雪衣,宛若仙山瑤池,雲霧缭繞;又似玉宇瓊樓,如夢如幻。天地間一片至淨至美的靈秀景色,分外迷人,猶如一幅幅意味隽永的水墨畫卷大氣磅礴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冰晶閃爍,山巒寂靜。冬日的武當山,雖然少了許多春天的翠綠,沒有了夏日的蔥茏、也離别了秋時的絢爛,但在淺淡的光影、清冷的朔風中,卻處處透出聖境的肅穆、古雅的詩意。

我們走過的、看到的太和宮、清微宮、紫霄宮、朝天宮、南岩宮、五龍宮、玉虛宮、遇真宮等神堂、殿宇,那若隐若現在雪霰裡的丹牆翠瓦,與大山中的松林、怪石、流雲、冷霧、冰挂,一起繪就了冬日武當那一片片不一樣的風景。

冬日多變的霧雪天氣,一會是清風吹過、山明景秀;一會是雪花飄灑,朦胧一片,又給千姿百态的武當山平添了幾分神秘,幾分妖娆,幾分妩媚,别出心裁地彰顯了缥缈“仙山”美不勝收的神韻。

無限風光在險峰,也在冬日雪後的武當山上。然而,也隻有心神向往、身臨其境,才可欣賞到、感受到那無限壯麗的“仙山”風光。

真希望,同樣熱愛大自然壯麗風光的你,也能如同我們今天一般,遇見武當山雪後的絕美景色,你,也一定能得到武當尊神真武大帝的青睐與賜福。

冬日登高賞景,焉可無雪相伴?

如果你有閑暇,就趁着現在冬陽正暖,雪花正盛,去武當山吧!去欣賞武當山冬日不一樣的風景,去尋覓武當山寒天不一樣的妙趣,去體驗冰雪武當山不一樣的魅力……

...

...

...

...

...

...

...

...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