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挖毛芋:大地的饋贈

摘要:過不了多久,那煮熟的毛芋獨有的香氣就會四溢開來,刺激到了鄰居多少人的鼻孔。他們深深地呼吸着,卻不忘嘀咕一句:這個害人精不知又去倒騰了誰家的毛芋田,又比種芋人家提早享到口福了。芋艿,老家梅江人叫“毛芋”,可以說是當地老品種,最近十年老家人普種新品種香芋,以出售為主。


前天中午,一家子三代人回老家梅江鎮高畈村。回城前,二哥水江把一大網袋香芋遞到我手上,我說是否拿得太多了,他說小車會帶又不用你帶。說個小秘密,我至今還沒學會開車,因而回老家大多乘公交車前往。這次回家,是兒子開的車。

在家鄉衆多美食中,最讓我難忘的,是自家門前種植的毛芋。這種毛芋,外形橢圓,質地細膩,營養豐富。可以煮來吃。煮熟的毛芋,把皮一片片剝離,白皙細膩的身體,與剛出生的嬰兒無二,令人憐惜。而在我出生的當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它與紅薯一樣,是被當作普通糧食看待的,自然也很難想到這層美妙之處。今天,要是到了寒冷的冬日,可以炖成排骨仔芋湯,熱氣騰騰不說,還不太油膩,是暖胃飽胃養胃的好食材。聰明的廚家老司,還可把它做成香甜的芋泥,那細膩的口感,在舌尖上慢慢融化,更讓人回味無窮。

說完毛芋的吃,再來說說芋田的植株。它的葉子寬大,呈橢圓形,就像一把把小綠傘撐在田間。在生長過程中,毛芋植株從一顆小小的芋種慢慢發芽長大。毛芋播種後,生長緩慢,苗期主要靠芋種本身貯存的養分進行供給,之後便開始旺盛生長。它的葉片,一定有着良好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夠有效地将陽光轉化為能量。等晴日,你若是有機會站在陽光照耀下的毛芋田旁,那一片片綠色的葉子閃爍着生機,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仿佛是田間綠色的精靈在舞動。

每當十月來臨,最期待的便是那田野間出産的食材。喜歡到處覓食的人戴着鬥笠,跳到毛芋田裡,不聲不響地俯身偷挖一兩叢,一一撿拾到寬大的罩衫裡,雙手抵着毛芋回家。隻怕一不小心露了餡。他悄悄地拿起刷子,将毛芋表皮清洗幹淨,然後,滾到盛水的小鐵鍋中用柴火燒煮。過不了多久,那煮熟的毛芋獨有的香氣就會四溢開來,刺激到了鄰居多少人的鼻孔。他們深深地呼吸着,卻不忘嘀咕一句:這個害人精不知又去陶騰了誰家的芋田,又比種芋人家提早享到口福了。

...

太陽照耀下的芋田

當秋意漸濃,田野間的風開始帶上絲絲涼意,便是收挖毛芋的時候了。開挖毛芋可不容易,先得用手把毛芋植株周圍的一些雜草清理掉,這樣能更清楚地看到毛芋的生長位置。然後,拿起鐵鋤,慢慢地在毛芋的根莖周圍鏟土。最後,就是高揚起鋤頭,猛地用力一掘,待松土後,手把毛芋根莖一拔,仔芋連同一起出來。

當毛芋完全被挖出來的時候,它那又圓又大的根莖和橢圓形的仔芋十分可愛。把它們放在一邊,繼續開挖下一叢。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每挖出一個完整的根莖,那種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是啊,每一個毛芋都凝聚着陽光、雨露和土地的滋養。這是大地給予芋民辛勤勞作的饋贈。

...

天竺還是天竹?(與文無關)

随着時間流逝,我已有三十五年多的時間離開老家農村,但毛芋的模樣和用毛芋制作成的農家菜卻依舊印在腦海中,滋潤了舌頭和喉嚨。盡管城區的生鮮超市裡也有香芋和毛芋一起出售,但香芋那模樣和神态與記憶中的有些差異。也許我思念的是帶着泥土芬芳、飽含着童年歡樂和家庭親情的毛芋。因此,面對二哥送給的一網袋香芋,那顆深藏心底的家鄉情結,就像一粒神奇的種子,在不經意間破土而出,日漸成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