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隻有在别人需要你的時候,才是最珍貴的;一旦不需要你了,無論你之前在别人心裡有多麼珍貴,當下...
人,隻有在别人需要你的時候,才是最珍貴的;一旦不需要你了,無論你之前在别人心裡有多麼珍貴,當下都會變得一文不值。
這句話點出了人際關系中的一個殘酷現實——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存在利用價值時,這種關系才會被維系;當利用價值消失,這層薄脆的聯系也随之而逝。
我們來思考這樣的一個場景:小明是個業務能力非常出色的員工,他為老闆創造了巨大的利潤,老闆對他贊不絕口。
但是,當公司業務模式發生變化,小明的專長不再有用時,老闆決定解雇他,并且很快在公司裡消失了他的身影。
小明顯然深感意外和不解。之前老闆對他如此看重,怎麼轉眼間他就一文不值了呢?
這就是關系中的“使用價值”發生了變化。老闆之所以重用小明,是因為他能創造利潤;一旦小明的技能不再具有利用價值,老闆自然而然地抛棄了他。
在工作的世界裡,我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維系着各式各樣的關系。這些關系是否也同樣建立在“使用價值”的基礎上呢?
當我因為某項專業技能,被公司重用時,我是不是也變成了一種“有價值的資源”?當這種“價值”不再時,這個人際關系岌岌可危。
如果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是建立在利用基礎上的,那看似親近的同事也不過是利益共同體,看似友好的商業夥伴也是投機傾軋的材料。這無疑是一種殘酷的認知。
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從更高的視角來審視人際關系的本質呢?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被需要的願望,都渴望自己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當我們感覺到他人需要我們的時候,自尊心得到滿足,這份關系變得珍貴而緊密。
但是,當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消失時,人際關系就會如同積雪融化,漸行漸遠。
然而,感覺被需要不能成為衡量一段關系的唯一标準。更深層的,是這種關系是否建立在相互理解、忠誠和信任的基礎上。
當一個人因為賞識你的能力而重用你時,你無疑是被需要的。但這層關系可能僅建立在利益之上。然而,當一個人信任你的人格與品質,支持你的成長,這種關系才會長久。
因為每一種能力都有可以被替代的一天,但隻有真正的友誼才能經受歲月的考驗。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這些相遇,既有義務的約定,也有感情的投託。當我們認清這些關系的本質時,就能在變幻中找到某些不變的力量。
老師教導學生,工長帶領工人,作為導師的人當然應該盡全力傳遞自己的經驗;而作為學習者,也應注重獲得獨立的能力。
如果這種關系建立在知識的交流和成長的鼓勵之上,這種師生關系可以超越時限,成為一段終身的羁絆。但如果這隻是一層利用關系,那麼它最終注定會消失。
同事之間每天工作、協作,看似親密無間。但當我們将同事關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關心之上時,那麼即使不再共事,友誼也會持續;
相反,如果這僅僅是一層次要的聯系,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曾經的“友誼”也會不複存在。
價值的變化無處不在,我們無法改變這一切。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更深層次的關系來獲得某些不變之物——比如忠誠,比如信任,比如關懷。
當我們給予這些更多的重視時,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會不一樣。
沒有永恒不變的需要,但有可以經受時間考驗的信任。當我們用更寬闊的視野來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也許可以發現一些不那麼明顯但更為持久的價值。
這需要我們在選擇人際關系時有更高的标準,也需要我們在維系關系中付出更多熱忱。
當追求金錢、利益的關系破碎之時,也許隻有那些真正讓人心靈契合的關系才能留存。這是時間的篩選,也是人性的升華。
我們來自塵土,也終将歸于塵土;但真摯的情誼是否可以成為生命中一道不滅的光芒?
寫在最後
每個人的位置都在發生變化,處在人生舞台上的演員都在播下一場場散場。
但是,當你我在這場博弈中仍然選擇真誠,并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時,也許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時空的枷鎖,觸摸到了生命中永恒的部分。
這也是我們這一場舞台劇最動人之處,不是嗎?
- 上一篇 專業精神
- 下一篇 與人聊天有時候也是會變得豁然開朗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