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39.40回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長大後的孔融是個正直但是言辭激烈的人,身在曹營卻心在漢,所以在曹操的手下做事,總是因為言語不當得罪了不少人,同時又得罪曹操,被人誣陷後,曹操命人斬之。第一次知道了小時候故事裡主人公的結局,不太美好,好像小時候聽到的童話故事都有美好結局,可是長大後才知都是騙人的,總歸是在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美好的回憶……
看到這兩章節中劉備的表現我都有點生氣,在得諸葛亮之前東奔西走的,沒有根據地,得諸葛亮之後,有高人指點了,但是在他心裡仍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義不能背叛,但是劉表都說把荊州讓給他,可是他還是不接受,諸葛亮說他“真是仁慈”,雖說是褒義詞,但是個人覺得有點愚,此時内憂外患的,隻有權力大才能做更多的事,才能拯救更多的人,正因為他不接受,所以劉表傳位劉琦,可是劉琦在外,劉琮在内,因此才有了廢長立幼,才有了劉琮投降曹操給他割讓城池。也因為這樣曹操來攻,劉備又一次開始逃避,帶着新野百姓去别處。如果他接受荊州之主想必又是另一種局面,此時孔明也支持他答應,可是他過不去心理那關。哎,也許我是錯的,沒有像劉備那樣單純的善良吧……
- 上一篇 亂世衆生相,危難見人性
- 下一篇 歲月美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