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故事
其實我對咖啡是不懂的,隻知道星巴克、瑞幸、拿鐵、卡布奇諾,因為更喜歡喝茶。
意式咖啡
咖啡是年輕人的最愛,公司的小徐每天早上必點一杯咖啡,甯可沒有早餐,也不能沒有早咖。
建築師有一陣子也是離不了咖啡,因為要瘋狂出圖,要加班熬夜,每天好幾杯,有時點外賣,有時喝雀巢對付,但一般是不喝糖奶混合的速溶。
咖啡這個東西,最早在17世紀的歐洲,被認為是一種奢侈品,隻有富裕階層才能消費得起,所以象征着高雅和智識。咖啡被認為是知識分子的空間,商人和學者進行頭腦風暴地調味品。
20世紀咖啡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想喝的話都能天天喝,當然也談不上高雅。但是到了今天,又有了所謂“第三波咖啡運動”,人們開始追求咖啡的産地、品質和制作工藝,喝咖啡再次成為有意思的活動。
我們看《父母愛情》,安傑是個舊社會資本家的小女兒,她的雅好裡就有喝咖啡。
在咖啡青黃不接的時候,建築師也開始喝茶。
正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事物總是在運動和變化,如果我們總是用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模式去看等待事物的話,就會掉坑裡。
今天早上聽了萬維鋼的解構思維,原來解構是一個哲學概念,把所謂的高級與低級、嚴肅與通俗、主流與非主流,用一種科學方法進行解構,你會發現他們相差不遠。
第一步可以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高雅藝術可能有更深刻的主題和更複雜的美學技巧,通俗藝術可能更親民 —— 但是這兩種藝術都是對人性的表達,都需要跟觀衆溝通啊,都在傳遞情感和思想,而且都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
這次,我回老家,跟弟弟和妹夫聊天,他們依存于自已的環境,表達的待人接物的邏輯看着樸素,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真誠、寬容、有愛。這打破了我對生活在農村認知會有局限的偏見。
第二步,你不離開我,我不離開你。就像農村離不開城市的工業和文化産品,城市更離不開農村的新鮮果蔬一樣。
特别是萬物互聯的時代,更是相互嵌入。
第三步,你會成為我,我會成為你。任何事情都是在發展的,也會轉變。
就像咖啡的故事,就像心經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社會是複雜的,人類也是複雜的,我們沒法用簡單的二元思維來解構全部,所謂成功、所謂名利、所謂幸福。
這并不是說要去消極避世,也不是擡扛,而是讓自己有開放和包容的态度,看待一切。
因時而動,因勢而變。
咖啡還是要喝的,小夥伴給我的海南咖啡粉,取出建築師的意式摩卡壺,按照說明煮一杯濃香四溢的咖啡。
讓這一個午後精神滿滿。
按圖索骥
感謝小夥伴投喂
濃香
今日份運動
- 上一篇 以後的日子裡,好好愛自己
- 下一篇 夢見參加了我爸的葬禮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