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和子妹們的聚會留影(9)

棧橋随拍

在文登呆了一個多禮拜才返回即墨,回到即墨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請客吃飯。

考慮着大家同住同樂的時日所剩不會太長,在繼續必要的應酬的同時,還計劃着盡量多遊覽一些景點。

來青島時天色已晚,沒出火車站,就直接租了個車來即墨了,大家都說應該到青島市去逛一圈。

這也正合我意,但青島值得看的地方多了,不允許全部都去,哪個地方最具代表性呢?

早年我曾去過青島,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為單位出公差,其間順便在海邊轉了一下,覺得棧橋那地方錯,既可以觀海,也可以回望整個青島市的輪廓。

從棧橋那個方位看青島,環繞青島灣的高樓大廈一覽無遺,應該是青島最漂亮的一面了。

記得那次的時節還要冷一些,海灣處有很多海鳥,還有不少旅遊及“趕海”的人,我學着當地人樣子,扒撿了滿滿一罐頭瓶蛤蜊、小蟹之類的海貨,直到傍晚潮漲時,才瑟瑟發抖、戀戀不舍地離去。

不過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現在的變化肯定很大,确實想故地重遊一趟,看看如今青島的新面貌。

在我的建議下,十一月一日,由妹夫開車,我們一行五人直接往棧橋奔去;五弟那天有急事處理,沒能同住。

青島棧橋,俗稱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或大碼頭,全名是“棧橋及回瀾閣”。

它是青島海濱風景區的著名景點之一,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太平路12号,地處青島灣北側,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始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素有“長虹遠引”之譽,是青島市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

棧橋及回瀾閣全長440米,寬10米。橋兩邊有鐵鍊護欄和蓮花路燈;盡頭建有半圓形三角防波堤,呈“個”狀;最南端處築有雙層雙檐琉璃瓦覆頂的兩層八角亭,名為回瀾閣。

2006年,棧橋及回瀾閣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出了停車場往西看便是橫跨的棧橋,雖近在咫尺,若沿海邊走到回瀾閣,沒半個小時也得二十分鐘,回來時還得重走一遍,肯定不是最佳路線。

于是我們決定去了隻有百來米遠的簡易遊船碼頭,包了一艘小遊艇,先繞一圈觀觀海景,再從回瀾閣碼頭上去,然後沿橋往回走。

遊艇快到回瀾閣時,都覺得還不過瘾,就又續了些錢,往更遠處再轉一圈。一直到“小青島”附近,說已經到限定線,不能再往遠去了,這才往回返。

據說青島市的最初命名就來自這座“小青島”,該島距北側海岸720米,海拔17.2米,面積1.2公頃。因其形狀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島”之稱。

“小青島”距東側海岸僅370餘米,有長長的海堤與陸地相接。此島原是陸地的一部分,在海浪長年累月的沖蝕雕鑿下,逐漸與陸地分離,才形成今日之形狀。

遊完棧橋後,又到橋下的亂石灘體驗了一下退潮“趕海”的感覺。

總體上來說,那天都玩兒得很開心,竟忘記了吃午飯;沿着岸邊向停車場方向走的時候,看到景點旁有賣熟玉米棒的,才想起來買了幾根充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