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年味之----臘月二十五
“臘月二十五,褲子爛了沒人補”,進入這一天,家家戶戶忙得不可開交,即使孩子衣服破了也顧不上縫補,形容人們為迎接春節,熱火朝天的忙碌場面。
過年的新衣服大都早已準備好,所以就不在意現在的衣服髒破, 尤其是孩子們, 早就期盼着過年換新衣,每天扳着指頭數着,都快等不及了。
記得那一年,就是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父親才陪我去太原扯布,準備給我重新做一件新衣服,因為之前做的衣服,裁縫量錯尺寸了,做出來極為不合身。為了讓我過年能有滿意的新衣服,父親決定放下手頭的活,再進一趟城。
我家過年采購的任務都是父親去完成的,因為那幾年母親身體不好,不能出門。外出全靠父親,一個人忙進忙出的張羅買辦,包括我們兄妹四個人過年的衣服布料。
那時候家家戶戶的新衣服,基本是手工縫制,不像現在買現成的就行,必須先扯回來布料,讓裁縫店裁剪縫制做成衣服,也有少數心靈手巧的,就自己裁剪縫制,也有讓人家裁剪好,回來自己縫制的。一開始全是手工一針一線地縫,後來有了縫紉機就好多了。
當時我大概有十二三歲,執意和父親一起去,吃力地騎着自行車跟在父親後面,去南寨上扯布。南寨離我們村來回大概有三十多裡,去時大部分是下坡路,回來就基本是上坡路,隻記得父親滿頭大汗地蹬着自行車,累得得氣喘籲籲、汗流浃背。
扯到的布料記得是大紅色,和對聯紙一樣紅,非常喜慶,也是我心中想要的顔色,非常滿意。我隻顧滿心歡喜地憧憬着回家做新衣服,也就忘了一路的疲勞。
買回來布料,父親就急着帶我去鎮上那家裁縫店,再量體裁衣,一般裁縫店過了臘月二十三就不收了,因為她給我裁剪失誤,所以爽快答應馬上給我裁剪。
人家不給縫制,就隻能拿回家母親縫制,母親決定連夜給我做,好在那時我家已經有了一台二手縫紉機,爸爸在一旁幫忙拼接布料,老媽踩縫紉機縫制,其實一年也做不了幾件新衣服,手比較生,得琢磨着弄,可想而知父母一晚上,是用多大的耐心才完成。
我累得早早上炕睡覺了,但是縫紉機的踏踏聲,似乎一晚上在耳邊萦繞。當我第二天早晨醒來時,嶄新的衣服已經放在枕頭旁邊,感覺自己像個小天使,睡了一晚上禮物從天而降,太幸福啦。
新衣服是三粒扣小領西服,下面有兩個方口袋,樣式簡單大方,卻是當時流行的款式,也是我喜歡的樣子。迫不及待地穿上,高興得上蹿下跳,在炕上和地下奔達。
當時有多高興,父母就應該有多欣慰。隻是現在想起來會特别心疼父母,母親帶病堅持,父親頂着一天的疲勞,為了我在過年時,能穿上滿意的新衣服,連夜去給我做衣服。現在我也不理解,比較懂事的我,怎麼當時就忍心讓父母百忙之中,再為我去奔波操勞。
父母為了成全他們的小女兒過年能穿新衣的願望,不辭辛勞的身影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記憶,那件紅色的小西服,就如一道溫暖的光,教會我無條件去愛自己的家人。
從小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庭裡,父母親給了我們兄妹足夠的理解和無條件的支持,從來都是有求必應,反而讓我們不忍心張口索要,我們兄妹之間也是相互謙讓,從不你争我搶。尤其是我,在家中最小,更是得到了全家人的偏愛。
“穿新衣,戴新帽,高高興興過大年”,孩子們高興的是穿在身上的新衣服,殊不知衣服上蘊含着父母多少的辛勞和汗水,多少忍耐與堅持,包含了父母對孩子多少的寵愛與期待。
我們一生會過很多年,但是每一個年留給我們的印象與體會是不同的。那時穿新衣服的高興早已忘記,但是父母對我的疼愛卻永遠留在了心間。想起來不免有絲絲的愧疚卻又無限溫暖。
在那個物資匮乏的年代, 父母也會盡其所能地為孩子們創造美好的節日體驗, 過年也意味着盡量滿足孩子們的心願。唯有孩子們是開心快樂的,這個年才是幸福完美的。
那一年的年味,于父母就是孩子的滿意與歡喜,留給我是最深刻最溫暖的親情。衣服會陳舊,而得到的愛會陪伴我一生。
- 上一篇 回家了
- 下一篇 《小芳的故事》之(8)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