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氣根的啟示

...

嬌嫩的榕樹氣根•雁韌攝

朋友,這題圖上的一把美髯,就是嬌嫩的榕樹氣根。你就是走遍天南地北,萬水千山,也不一定能遇見這麼漂亮的美髯,将它拍攝下來,讓它進入你手機的圖庫。

而我,卻将它當珍當寶,正如我珍惜字紙一般,珍惜我所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這一張藏在我的手機裡,已經有六個年頭了。

此前的2019年6月,我曾在簡書上發過一篇《落地生根》,展示過這張圖片,對榕樹及其氣根,有過較詳細的描述。

今天重展,并非炒冷飯,而是有了新的想法,而不得不再次借助于它。假若當時不是由于觀察的細心,瞬間有了靈感,将它拍攝下來,事隔多年,它早已落地生根,一根根形成一片碗口粗的小樹林了,還哪裡找它去?

人世間有許多人,許多事物,許多奇特的東西,平時你是想象不到的,卻在某一生活環境,或者自然環境中,讓你突然間遇上了。這是你的幸運!

然而,如果你沒有敏銳的思想和洞察力,反應遲鈍,對所遇見的事物,不留意觀察,卻将其看得很普通,很平凡,很淡,甚至因為出于一種自傲的心理而藐視那人那物,那人便會與你擦肩而過,失之交臂,那物呢,則會一晃就杳無蹤迹。到你想再尋求時,必定是風吹雲已散,渺渺雲山更無痕。

我相信,毎一個人在他人生的閱曆中,無論對人對事,都曾有過那種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後,卻徒歎奈何的情狀。

我在較為漫長的人生曆程中,曾經有過許多次如此無奈的情狀,隻是通過生活亳無情面可講的教訓之後,才漸漸的懂得珍惜該珍惜的一切,決絕地抛棄那些有害無益的東西。唯其如此,才能活得輕松一點,輕裝前進,去追求自己确定的人生理想目标。

我人生最理想的目标,就是在工作之餘,在确保溫飽的前提下,能有閑暇讀一點書,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有了語言表達的基礎,能表達自己的發現,抒發自己的情感之後,就想多多在這片土地上走動,去觀察人,觀察大自然,好好去讀生活這部活書,讓自己拿起筆來,便有許多東西可寫。

...

榕樹的氣根,一旦落地,它就能生長,以它的一分力,支撐起主杆。實際上,榕樹的每一绺氣根,都是其生命的延續•雁韌攝


我始終認為,像高爾基、沈從文先生那樣,隻有小學文化基礎,通過刻苦自修和長期的寫作實踐活動,最終有作品行世,成了著名作家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甚至可以肯定地說,微乎其微。

作家雖然不能以學曆的高低決定,但他必須有文化基礎,有閱讀能力,才有自修能力。能通讀報刊雜志,新聞報道,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有這個基礎和沒有這個基礎,是大相徑庭的。

自學者的艱辛,是科班出身的人們,無法想象,無法理解,或很難理解的,更沒有這種體驗。然而奇怪的是,在現代文學史上,那些比較著名的作家,太多并非科班出身。

就說這數十年間,教育系統培養了多少漢語言文學的本科生,他們中又真正出現過多少以作品見長的著名作家,文學家呢?有,肯定有,但按照總體數量的比例,又肯定是鳳毛麟角。

何也?這與生活閱曆和創作實踐活動有關呗。很多人,在讀了16年書之後,一般都會找到一份較清閑,較舒适的工作,朝九晚五,生活既有保障,也有了一定的規律,活動的範圍就畢竟有限了。

深入生活,觀察入微,對他們來說,恐怕較為淡漠。平日行文,以公文為主,那是有章可循的,很難像寫文學作品那樣,自由發揮自己的潛能。

從學生腔到公文格式,很難有語言流暢,生動,鮮活,妙趣橫生可言。除非他有寫作的志趣,工作之餘,在閱讀和觀察生活中,真正花了切切實實的功夫。

...

榕樹落地生根,千絲萬縷,每一條氣根都會深紮土壤,然後四處拓展,不斷地開拓它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鞏固它的“江山”。

而一個真正的民間寫作者,則與科班出身的人不同。他原本就是社會底層大衆中的一員,他務農,務工,或做别一種工作,都是些勞勞碌碌的體力勞動者,掙錢實在不易。他們經曆過無數的艱難困苦,辛苦趑趄,在民間過着極平凡的日子,對生活也就有了切實的體驗和感悟。

就是那些辦廠,經營商品,搞房地産開發,以及建築承包商等,有自己的實業者,總算後來發達,起始也必定經曆過許多人生的挫折和艱難。

一切有所作為,事業有成者,正是在生活經久的磨砺中,才逐步發展,逐步完善,逐步興旺發達起來的。有了這種種經曆,種種的磨砺,他們對生活便有了切切實實的體驗。他們一旦寫作,其作品比那些沒有生活體驗的人,肯定要實在得多,生動得多。

謂予不信,請你去讀讀現代那些著名作家的作品,讀讀那些文章寫得比較好的文友的作品,就會得到最真實,最真切的诠釋。

...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能相信榕樹的氣根,在時光的飛逝中,如蛇似的從上到下纏繞那為支撐主杆而設的鋼管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