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與指導的藝術—— 《贊揚與責備》讀後感
原文摘要:
當你無法通過手機屏幕體會到對方的情緒時,快速、強烈但膚淺的評判就會成為社交媒體世界裡最好的養料。
美文賞析:
這句話強調了社交媒體上的一種現象:由于無法通過手機屏幕感知到對方的情緒,人們傾向于迅速做出表面的評判。這種評判可能是快速和強烈的,但通常是膚淺的。
面對批評:建設性的引導
我們時常聽說“三明治批評法”,其實用意在于引導注意力投向未來。批評并非單純的譴責,而應具有建設性,為未來行動提供有益指引。贊揚需要大度,責備則需謹慎,因為其效果受到年齡、場景、職位和心理承受力的多重影響。
記憶的幻覺:自利記憶與心理防衛
長久以來,人們将記憶視為錄像機,以為按下“播放”鍵即可重現過去。然而,心理學研究揭示了記憶的幻覺:記憶并非重現,而是重構。自利記憶成為新名詞,它凸顯了我們将記憶賦予個人傾向的特性。在溝通中,我們應冷靜反思自己的評價,多聽取他人意見,意識到記憶的主觀性及其與事實的偏差。
責備的防禦:認知偏差與心理健康
逃避責任是人類天性之一,而認知偏差和記憶重建則成為心理防衛的一種手段。盡管這些偏差可能使我們失去客觀性,但也有助于緩解焦慮,快速恢複鎮靜。了解記憶的特性,接納自利記憶的存在,當記憶與他人有異時,保持冷靜思考,不急不躁,方可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通過深入探讨《贊揚與責備》,我們得以窺見賞識與指導的藝術。面對批評,我們應該以建設性的心态迎接,引導未來行動;對待記憶的幻覺,我們需認識自利記憶的存在,保持冷靜客觀;在責備的防禦中,我們應當理解認知偏差的作用,維護心理健康。
- 上一篇 湯餃VS煎餃
- 下一篇 洞察中國人的人生追求——《了凡四訓》讀後感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