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不要讓父母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最大逆境,身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點什麼?
天下稱職的父母或許都是一樣的,他們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往後餘生順風順水。但卻又很大一部分人成了孩子生命旅程中最大的逆境!
我見過這樣一類父母,越是自己學曆不高,越是會每天逼孩子學習。滿嘴的苦口婆心,什麼“不想自己吃過的苦讓孩子再吃一次”“孩子不讀書就沒前途”“不讀書長大隻能撿破爛”。你或我是否是這樣的父母呢?
中國孩子的童年到底是怎樣的?
他們小小的身軀,卻要承載着那麼多大人的期盼。每每看到這些每天奔走在各個補習班的小小少年,從早起學到深夜的每一個背影。不得不感歎,孩子們的童年還是他們自己的嗎?
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不管母親給我再多的愛,内心都會有一種缺失。長大後自己成了父母,讀了很多關于教育類的書籍。我才慢慢了解,原生家庭給我帶來的痛苦,有的影響半生,有的影響一生。
很多人性格上的偏差都要追溯到性格的形成期:3-6歲。但又有多少父母知道,我們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成為一位稱職的“爸媽”。如果孩子們需要日付一日年複一年地努力學習,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也需要這樣一所“小學”、“中學”,甚至是“大學”。
李玫瑾老師常常提到3-6歲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然而我們常常忽略這個階段,有多少人把這個時期的孩子教給老人帶?之後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讓我們頭疼,難以解決的問題!
哭鬧愛發脾氣的孩子如何引導?孩子性格内向怎麼辦?一二年級的孩子寫作業磨蹭,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處理?中學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和父母交流,交了壞朋友怎麼辦?
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如何讓孩子自信,快樂的成長?
成為了父母後,也讓我們變成了“問題解決師”。我們摸着石頭過河,每天層出不窮的問題讓很多家長感到困擾與無助。
還記得我家“小果凍”幼兒園時期,那段時間事業拼搏期的我,每天早出晚歸很少和孩子溝通。一次校友聚會,“小果凍”便被我提前放在閨蜜的口才學校上課。聚餐時,我問閨蜜,我的孩子怎麼樣?适不适合學口才?
閨蜜的回答讓我崩潰,“她是個特别内向膽小的孩子!”“内向膽小?怎麼可能?”從來沒想過“内向”“膽小”這樣的詞彙會用在我的孩子身上!也是在那一次,我發現了孩子的變化。原本活潑、開朗、勇敢好動的她,完全變了一個樣子。
我開始尋找原因,原來孩子換了幼兒園之後開始無法适應新的環境。面對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嚴厲的教學氛圍,短時間内孩子沒有辦法融入到裡面。而作為母親的我,卻沒有及時觀察到孩子的心理變化,沒在這個特殊時期給與她安慰與鼓勵。她開始很少說話、不溝通、不愛交朋友、憂郁、沒自信。模拟小測驗前一天晚上會做噩夢,害怕考試,會在睡夢中哭醒。
當時我的心理是崩潰的。那是一種無助!我是學教育專業的,難道連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嗎?輾轉之下,我在朋友的幫助下和當時一位很資深的教育專家進行了一次交流。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位老師地發問“你有沒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你的焦慮。”我沉默了……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們的問題,更多的是我們父母的問題。就好比考試之前我們對孩子的囑咐與叮咛,會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們的不“放心”,你在質疑他們的能力。感受到了父母對考試的擔憂,孩子便會不自覺地緊張、沒自信。
在這件事的影響下,我開始閱讀大量教育類書籍。不想再被動無助的陪伴孩子成長。想要通過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行為習慣,最終找到每個時期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隻有父母足夠有力量才能給孩子力量。
在我的努力下,我開始看到她一天天改變。現在小果凍已經變得自信、開朗,身邊有很多好朋友。她願意每天和我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願意和我分享她的快樂和憂傷,願意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問我的意見。她會和我讨論一件事情,發生後處理的各種方式。她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她認為的對或錯。我們有時互抒己見,有時她也會變成我的老師。我們變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父母。
我很想把自己的育兒心得和好的育兒書籍同大家一起分享。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相信我,
好的改變,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 上一篇 父親節裡話父親
- 下一篇 父親節:不一樣的爸爸和一樣的爸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