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與人類:歲月長河中的相伴與情長

2024年11月10日星期日

很多城市的街道、商場都開設了“貓咖”,店家集中飼養了品種繁多的貓,把他們放在同一個空間裡自由活動,顧客能夠和貓咪親密互動,比如撫摸、用逗貓棒和它們玩耍,這種方式為喜歡貓但因各種原因無法養貓的人提供了接觸貓咪的機會。

周末,在一家商場的公共空間裡看到一家貓咖,透過玻璃牆可見各種體型不一、毛色各異的貓咪,緬因體型高大,尤其是尾巴很長;德文體型瘦長,毛很短,據說冬天需要穿衣服保暖;孟加拉豹貓就像一隻小豹子,有一股威猛之氣……看貓咖的廣告,工作日一小時體驗票48元,節假日58元,十次卡一個月消費完,每位248元,還有親子套票等。周末正是休閑的親子時光,和貓一起遊玩的孩子,小的隻有兩三歲,搖晃着拿着逗貓棒追趕着貓咪,大點的孩子就拿着食物追着貓咪喂,青年人就把自己喜歡的貓咪抱在身上,各種擺拍,人人都是沉浸式享受。

人和動物的親近感似乎是與身俱來的。

我父母家曾經住在山腳下一棟自建的房屋裡,因為養了貓,家中不僅少了老鼠的叨擾,還增添了許多歡樂。

有朋友喜歡養貓,經常分享貓咪的照片和日常生活錄像,談論貓咪也成了彼此增進情誼的話題。

我現在居住的院子生态環境比較好,常年有幾隻野貓出沒,院裡的小孩、大人會在幾個固定的地點給它們投喂。所以,它們都身型健碩,時常在院子裡出沒,很有看家護院的風範。

看了一本閑書叫《中國撸貓簡史》,作者是侯印國和李嘉宇。本書主體内容分兩個部分,中國撸貓前傳和中國撸貓發展曆程,還有附錄“撸貓”詩詞二百首的介紹和解讀。

中國撸貓前傳主要三個問題,一是貓名字從野獸貓、狸、野貓到貓的變遷;二是家貓的來曆與佛教有關;三是貓的名聲從怪力亂神到護主利家的轉變。

中國撸貓發展曆程,從唐代開始貓咪們真正“登堂入室”,成為人們家庭生活中的一員。唐代的張摶是第一位貓奴,他養了很多品種的貓,還給貓取名字。宮廷也流行養貓,武則天喜歡養鹦鹉和貓,把它們裝在同一個籠子裡,有一次貓還吃了她的鹦鹉。真正撸貓事業蓬勃發展的是在宋代,貓有了貓窩、貓糧、貓薄荷等裝備,還開始給它美容,把貓引進家門還有完備的聘貓流程。嘉靖皇帝朱厚骢養了一隻來自海外的獅子貓叫霜眉,貓死後,還被厚葬。

元代,有了給貓過節的習俗,把貓狗當人口計算。

明清時期,出現了中國最早給貓寫的書《納貓經》。

到了清代,專門寫貓的書更完備了,有《相貓經》,教人如何挑選貓;《貓乘》講中國撸貓小史;《銜蟬小錄》講的是養貓之家記錄的跟貓相關的各種内容;《貓苑》收集了與貓相關的條文典故、筆記傳說、詩詞品藻等。這些書的出現,說明貓已經與人類的生活相交相容了。

本書不僅有清晰的時間脈絡,還記錄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宋人愛貓體現一些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陸遊寫有“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晝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聞漏鼓長”,寂靜孤獨的夜晚有貓陪伴萬事足。他在《贈貓三首》中也抱怨過“執鼠無功元不劾,一箪魚飯以時來”,但小狸貓就是不愛抓老鼠了,還會按時為送上魚飯,因為有它陪在身邊是多大的寬慰啊。

這些細節和情感,和今天的“鏟屎官”别無二緻。

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小動物,和人類的相融相惜經曆了如此漫長的過程。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繪本故事,一隻虎斑貓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它曾是國王、水手、小偷等不同人的貓,每次死去,主人們都會為它哭泣,可它從來沒有哭過,因為它并不愛這些主人。 後來它成為了流浪貓,愛上了一隻白貓,一起生養了許多小貓,小貓長大後都離開了,白貓也因年老而離世,虎斑貓悲痛欲絕,這一次它死在了白貓身旁,再也沒有活過來。

人是複雜的情感動物,不僅僅渴望得到愛,更希望施予愛,在施愛的同時,也獲得回應、得到自我映證,由此,情感有了寄托,心靈得到滿足,價值得到确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