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為什麼會被欺負?
昨天下午在小紅書發了一篇關于孩子被欺負的高贊知友回複,瞬間引發了大批家長、曾經被霸淩者、甚至正在被霸淩者的高度關注。我沒有想到的是,在全網那麼多自媒體高度關注、各種分析的氛圍中,我這樣一篇筆記還能吸引這麼多人關注。
衆多紅薯看到的第一反應是點贊收藏,有的直接@想通知來看的人,有的在評論區傾訴自己曾經被霸淩的黑暗經曆,有的在分析知友的方法到底靠不靠譜,有的在感歎年幼無知的年代遇到過這樣的事,身邊太缺能支撐自己的人了;還有的紛紛私信我現在所遇到令自己困擾的事情......短短一天,截至本文落筆時該篇筆記閱讀量已超37萬+。這真是讓我始料未及!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怎樣才能讓孩子不受欺負?》中提到,霸淩的其中一個特征就是重複性,它不是一個偶發事件,而是一段時間内持續、反複發生的。
它也許始于某一次偶然的挑釁和示威,但隻有長期反複的行為,才能構成霸淩。
而在反複發生的過程中,便從一個事件,演變成了一對關系。
在字典中,關系的含義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态。
為什麼說霸淩是一段關系,是因為在事情的發展中,雙方都相互作用,使兩者在這樣的狀态中越陷越深。
我剛參加工作時遇到過一個TW領導,剛從學校出來很多工作都要學習才能上手,面對領導的挑剔和指責,我心裡有些擔驚受怕;因為擔驚受怕,應對不好,又被再次指責,由此陷入了惡性循環。最開始我還跟朋友抱怨,但慢慢地意識到不對,同樣的領導,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擔驚受怕。
《親密關系》中講到了“鐘擺理論”。
意思是關系中的兩個人,一方越是付出,另一方就越是放縱,就仿佛鐘擺向兩邊擺動,一側增加幅度,也會帶來另一側更多的偏離。
在霸淩事件中,霸淩者就像是一個随時想要行動的鐘擺,什麼時候能擺起來,也和與他交往的另一方有關。
如果另一方不是與之契合的模式,那就像鐘擺撞到了牆壁,無法振蕩,隻能停下來;而當另一方面反饋了霸淩者想要的反應,那就仿佛接過了鐘擺一起搖,擺動的幅度會越來越大。
那到底怎樣應對霸淩關系呢?
在我面對自己和TW領導的關系危機時,我突然間意識到,一段關系,隻要一方停止舊有的模式,就可以立刻停下來。
而關于霸淩,隻要一方不是關系中的被霸淩模式,這對關系就不會成立。
所以,幫助孩子遠離被霸淩,我們能做的除了常見的方法,還應該培養孩子的認知和行動模式,讓他盡可能成為霸淩關系的絕緣體。
校園欺淩的惡習需要學校和家庭以及社會共同去努力改善。學校要重視校園的文化環境的改造,這樣給學生創建了和諧的生活環境。在教育方面我們需要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法律知識。學校還要注意與家庭教育的聯系,這個是絕對不能忽視的,讓家長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 上一篇 來簡書賺錢,但我玩了大半個月還沒玩明白
- 下一篇 被妒殺的薛道衡(摘錄)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