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買房?

現在的年輕人比父輩更理性也更現實,不攀比,不把面子當回事。

我是典型的90後,我的朋友圈大部分也是這個年齡段的人,有在家鄉小縣城發展的,也有在省城打拼的,還有一小部分在一線城市尋求出路,我便是北漂之一。

出生在縣城的我,從小到大就很卷一直卷到南方一所985大學,畢業後來北京讀研,原計劃畢業後到二線城市發展。

可是畢業的時候剛好在北京有不錯的工作機會,于是就留下來發展了,女朋友也跳槽到這裡和我彙合。

雖然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可是我本科畢業那年父母還是在家鄉的縣城提前買了一套小三居電梯房,如果将來我回去發展,房子是現成的。

對象是獨生子女,她的父母在老家也買了一套一居室出租,就是給她準備的嫁妝,平時出租,如果結婚買房可以賣掉或者把房産過戶給她。

畢竟年齡大了,雙方父母支持我們先辦了婚禮,我們在北京租房居住。

結婚半年之後,我們在北京取得了購買房屋的資格,雙方父母主動提出贊助首付,加上我和媳婦手裡的積蓄按揭一套80平米的二手房不算困難,但是我們婉拒了,打消了買房的想法,依然租房居住。


不買房的理由主要是以下幾點:

感覺沒有必要買房

目前我們居住的房子是小兩居,交通便利離地鐵站近,公家車也有好幾路,上下班也很方便。

我是做互聯網工作的,跳槽的機會比較多,一旦跳槽肯定會選擇更方便的房子居住。

如果是自己買的房子,無論跳槽到哪裡工作,通勤時間再長也得忍着。

留住現金流

如果購買同等面積住房,首付就要130萬,每月還貸14000元,也就是說購買了房子,雙方父母和我們小家庭的現金積蓄都要砸在這套房子上,而且每個月這麼高的房貸壓力也挺大的。

即便中間沒有什麼波折順利還款20年之後,我也是50歲的人了,最後在手的就是一套老破小。

不想被割韭菜

我們自己的30萬積蓄每年的收益是保守6000元,分攤到一個月也就500元,而我們的房租每個月是6000元,公積金支取2000元,隻需要每個月從工資裡再拿出3500元就可以支付當月的房租。

相比于130萬現金被套牢,還要還14000元的房貸,每個月支出3500元的現金,壓力不是一般地大。


綜合分析下來,雙方父母手裡的100萬每年也有2萬元的收益,有現金在手他們也沒有後顧之憂。

而我們小家庭手裡有30萬現金,即便出現被裁員什麼的,短期内對我們的生活也沒有很大的影響。

中間階段我們可以充電提升自己,也可以休整一段時間放松身心,調整好狀态再進入職場。

也有可能離開北京找一處合适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而不會被身後的經濟壓力拖垮。


...

網圖侵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