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一園紅豔醉坡陀
春到太湖之濱的無錫,處處綠樹成蔭,滿眼繁花似錦。水韻無錫,春意盎然,櫻花、桃花、杜鵑、紫藤、木繡球,百花綻放,點綴了春色。
已然晚春,才記起去年秋天遊惠山古鎮時,就在心中默念過的春天再來賞杜鵑,差點給忘了。說走就走,在杜鵑花開的時候,走進惠山古鎮的中國杜鵑園。
杜鵑作為無錫的市花,有着和無錫一樣的魅力。落戶在錫惠公園的中國杜鵑園坐落在映山湖畔,面積恰是寄暢園的一倍,系園中園性質。園之整體,倚山臨水,是我國少見的江南園林式人工杜鵑園觀賞公園。
進錫惠公園,沿映山湖一側進入杜鵑園。園門朝東,面朝映山湖,雖簡約低調,卻是國内杜鵑花的基因庫。園内共有600多種杜鵑花品種,名貴稀有品種雲集,可以說代表了中國杜鵑的最高水準。
入門為亭,壁開漏窗,透三分消息,又避免園景一覽無遺。沿石徑折向轉彎,過西神茶墅,柳暗花明,一方池塘在綠草碧樹掩映下,池水也是光彩照人,清澈可鑒,故名鑒塘。
池水中倒映的照影亭挑出水面,翹角飛檐,池邊數株杜鵑花的點綴,一則淡雅開朗,一則濃郁深邃,畫面感極強。
高雅精緻的三間體軒屋繡霞軒,地勢高處小丘,與低處水塘的照影亭高低相依。古色古香的的落地長門,為杜鵑花的綽約花姿,平添了無限詩意。
鑒塘對岸是一道花牆洞門的雲牆,掩映在濃綠裡。牆邊是一人來高的杜鵑花,将杜鵑園的大部分美景藏匿其中。雲牆上有兩個洞門,如畫框納入所見美景,不啻是一幅水彩畫。
雲牆漏窗,給遊人一種春色滿園關不住的驚豔。波形雲牆上開了五個古典風格的漏窗,透過漏窗内側的杜鵑花,漏窗變成了一幅幅絕美的畫面。偶爾有古裝麗人在牆内行走,人面杜鵑相映,那畫面就更加明豔動人了。
雲牆内側,那是杜鵑花的世界。園林設計者似乎并不急于滿足遊人的好奇心,讓人一眼飽覽品種繁多的杜鵑花。他要讓遊人以從容不迫的步伐,漸入佳境,一步一景。
杜鵑園除了名貴品種以盆栽在廳堂内展示,圓中更有大規模露天栽植的杜鵑花,體現了杜鵑花的野生自然形态。
從照壁六角洞門穿過,沿山徑向上在一人多高的杜鵑花花海中穿行,那種撲面而來的杜鵑花海的沖擊感,美得震撼人心。
原生态的杜鵑花,紅得似火,随意而傲慢地在大山裡生長,全無嬌柔之态。到了古色古香的杜鵑園裡,仿佛被水滋潤得靈動了,少了幾分恣意随性,多了幾分柔媚的婉約風情,更增添了幾份韻味。
春風拂面,濃郁的杜鵑花香氣襲來,也吸引了許多不知名的鳥兒前來嬉戲,時不時能聽到他們的啼鳴,好像在為杜鵑花開歡樂的歌唱。城市生活久了,已經很久沒聽到鳥兒的聲音,一下子拉進了與大自然的距離。
豁然開朗間,一座古樸簡潔的圓形亭子在古樹掩映下,沉浸在的一片杜鵑花海中。拐進亭子,駐足亭中,杜鵑花不僅僅有紅色一種,享的四周開着林林總總、五顔六色的杜鵑,真實地感受到了什麼是山花爛漫。
踯躅是杜鵑花的别名,從枕流亭開始,依山勢彎曲的踯躅廊就是一條在山坡崖邊随地形起伏而建的長廊,連接着園中最大最主要的建築雲錦堂,就像一條輕柔飄逸的彩帶,将杜鵑園圍合成一個優雅的庭院。
沿廊而行,廊外就是各種盛開的杜鵑花,花色不同,形态各異;時而花團錦簇,時而疏影橫斜。杜鵑花與園林之秀,全無格格不入之感。
晚唐詩人韓偓,在遊湖南郴州醴陵的淨興寺後,有感于寺中的杜鵑,在《淨興寺杜鵑一枝繁豔無比》這首詩中寫下了如許一句:“一園紅豔醉坡陀”。而在杜鵑園中,也有一個叫“醉紅坡”的地方。
醉紅坡是杜鵑園最著名的賞杜鵑景點,雲錦堂是園内的最高處。伫足雲錦堂前眺望,一泓開着紅白粉等顔色的杜鵑花,緊蹙挨着争奇鬥豔,從山坡的頂上傾瀉下來,懸垂于新綠的樹叢間,如雲如錦。我不停的按動快門,記錄下着屬于春日的美好。心情,如此刻醉紅坡上的杜鵑一樣,綻放。
一坡杜鵑花海中裸露一塊大岩石,上刻“醉紅坡”三個填紅大字,取自于韓偓的“一園紅豔醉坡陀”名句,由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陳從周先生題寫。這花中的岩石與題字,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退至雲錦堂内,透過巨大的落地門扉,蜿蜒而過的沁芳澗,澗内滿澗的杜鵑花,雲錦堂前的醉紅坡,令人沉醉。
醉紅坡,這個名字取得真貼切。石塊壘砌起來的小山坡,遍植杜鵑,層層疊疊,如雲似錦,就是為了試圖營造出韓偓詩中“一園紅豔醉坡陀”的意境。
離開雲錦堂,走入踯躅廊餘下的半段,兩旁的杜鵑花海,五顔六色,姹紫嫣紅,配着着古色古香的廊亭,仿佛杜鵑花也穿上了古裝一般。
那一根根廊柱,就好像組成了一個個畫框,各種色彩的杜鵑花争相出鏡。漫步于廊下,有時流連,有時驚歎,心随腳步移動,情因花卉轉換。
站在長廊中的映紅渡,這是一座跨越沁芳澗的廊橋。在廊橋放眼望去,整條沁芳澗的大部分可見,廊橋旁,巨石危峙,有畫意。眼光所及,是無所不在的各色杜鵑花,尤其以紅杜鵑最為亮眼,所謂“映紅”名符其實。
杜鵑花是一種生長在山野林間的野生花卉,隻有在深幽的溪澗兩側,才能真正體現出杜鵑花的野趣。深切在山谷中的沁芳澗,是遊人欣賞杜鵑花的必遊路徑。
沁芳澗中堆疊了具有深溪幽谷意趣的駁岸護坡,澗底鋪鵝卵石,又散布點點嶙峋巨石,使人聯想起是湍急的澗流。所以沁芳澗之名,得益于花香,又美在山石之上的芳草綠樹。
下到澗中,順澗而下。老樹垂蔭,芳草添綠,溝壑峭壁上,杜鵑花海在新綠的雞爪槭襯托下,不得不讓人感歎這杜鵑園的配色藝術。
出沁芳澗轉向過瀉玉橋,紅白的杜鵑點綴在橋辺。過橋從造型簡潔的樂山樂水榭邊洞門穿過,眼前再一次豁然開朗起來,一方池塘,比鑒池更大一些。
池四周廊亭水榭,錯落有緻,池邊菖蒲茁壯,水面水草平靜,倒映着岸邊的杜鵑花,那一抹紅鮮豔得恰到好處。
長廊中間的粉妝樓是一座二層仿古建築,廳内零星擺放着幾盆杜鵑。粉妝樓外,杜鵑花遍地開放,這裡的杜鵑花臨水怒放,倒映在水中。
站在粉妝樓前的湖邊,驚喜的看到了矗立在錫山之巅的龍光塔,倒映在水中,湖光塔影,山色溪光,龍光塔如同就在園中。這座赭紅色的龍光塔,是無錫最具曆史感的地标。借景造園的手法在這裡再一次得到了應用,與寄暢園有異曲同工之妙。
沿着長廊走到盡頭,折向湖對岸。路兩旁土坡上,各種顔色的杜鵑花順着坡形地勢層層盛開,缤紛絢爛,滿目春色。
細看綻開的杜鵑花,花瓣的形狀與顔色,也是千變萬化,叫人驚歎。而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緊縮身子蓄勢待發,讓人充滿期待與希望。
陽光透過樹葉間隙灑落在花瓣上,賦予杜鵑花更多的生機與活力。幾位賞花的女子在花間堂不亦樂乎的拍着抖音,用鏡頭記錄下這春日限定美景。
走到湖對岸的溪錦堂,我再一次被驚豔了,原來杜鵑盆景最集中的地方竟然是在這裡。這裡的杜鵑種類更多,顔色也更豐富,那嬌容多變,風韻獨具的天然麗質,讓人眄視流盼,一贊三歎。
除了常見的杜鵑,大多數杜鵑,都是不曾見過的,也叫不上名來。有的花朵如碩大的漏鬥,有的則如精緻的丁香,竟然還在這裡看到了特别稀少的金黃的金杜鵑。它的學名叫”黃花杜鵑“,非常罕見,杜鵑園内金杜鵑僅有幾棵。
站在溪錦堂前眺望,隔塘和池塘一側的杜鵑枝丫極力向池塘深處伸展,水裡的倒影把池塘都映得紅了。當然,紅并不是唯一的色調,一旁的大樹葉子碧綠,襯得杜鵑花更紅。這平常的杜鵑花,也開出了别樣的風采。
花無百日紅,錯過春時便是一年,杜鵑花時不長久,遊中國杜鵑園賞杜鵑,當會更加懂得惜春,進而領悟珍愛生命的道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