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5微筆記:《童年不缺愛》之育兒先育己,父母成長更重要

...

精神分析學家比昂曾提到,好的父母需要具有“阿爾法功能”。意思是,在與真實世界交手的過程中,孩子會遇到很多他承受不了的情況(比昂稱之為“貝塔元素”),這時候,好父母能夠進行“去毒化”處理,即阿爾法功能:将“貝塔元素”轉換為孩子可以接受的“阿爾法元素”,将孩子不能承受的東西轉化為滋養孩子成長的養料。

可事實上,不少父母卻将這個次序弄反了。這些父母本身就是脆弱的,他們往往毫無分寸地将自己都無法消受的情緒、困惑通通倒給孩子,如情感困惑,婆媳矛盾,還有的吐槽工作壓力。這些信息對于孩子來說太過沉重,他們無法承接時,都會化為安全感的黑洞。

...

相比之下,電影《美麗人生》中爸爸圭多的故事可以說是保護孩子安全感的典範。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于二戰時德國的納粹集中營。猶太人圭多為保護5歲的兒子喬舒亞,将集中營裡發生的一切,“翻譯”成一個非常刺激的遊戲。一直到最後被處分,他也保持着燦爛而滑稽的微笑,告訴孩子這隻是一個遊戲,你不要害怕!看到這忍不住淚目,多麼偉大的父親!

好的父母總是這樣,他們有過人的遠見和智慧,有更多的擔當和責任。作家劉瑜曾給女兒小布谷寫信:“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這是一位多麼有愛的媽媽才能說出的話。恐怕也是天下每一位媽媽都想說的話吧,但卻不是每位母親都說得出來的。所以,想要培養一個好孩子,父母自己的成長更重要。無論是“看見”還是“懂得”“理解”,前面都需要一個“能”,隻有“能”你才可以看見和感知,做到覺察和反思,真正幫助孩子成長。

這就是育兒先育己的原因——父母生養孩子,也肩負着教育者的責任,更需要豐富自己的心靈,讓自己内心充滿了富足與愛, 才能夠培養出孩子愛與被愛的能力。這樣的孩子才能夠獨立面對世界,辯證看待問題, 擁有自己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才是真正的富養,需要家長拿出足夠的細心、耐心和恒心。

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所說的:“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