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對的話"有方法

中國字造的挺有意思。

就「我」這個字,是哪兩個字的組合呢?是"手"和"戈"。

「我」這字,竟然就是"每個人手上都拿着刀劍武器"。因此,你可以看見每個人,都常常做自我防衛來保護自己。

做到自我防衛和保護自己是應該,但你和人共事,在做事協調上必須通過溝通,因此互動時是有來有去,這也得考慮到對方的立場和想法。如此,就不能完全隻站在自己的立場。

因此,在适當的時候,說出一句漂亮的話;也在必要的時候,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學會控制自己的舌頭,

就是我們平時常要練的功。因為,

說出去的話,就似潑出去的水,是射出沒回頭的箭,也沒有"立可白"可塗,更沒能用"橡皮擦"可擦拭重說。因此,

進入江湖,高手就是「情緒的忍受力」和「挫折的容錯力」上練功。因此,職場就是我們提升情商最好的練習場。

遇到棘手的問題時,要啥事都别先做或說,先讓自己先靜下來,學習『先處理好心情,再去處理事情』,免得事情越搞越糟。

...

在跟夥伴、同事和朋友互動,協調、溝通時:「不要急着說,不要搶着說,而是要想後才說。」

絕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後悔莫及。

我們了解隻要是人,都不喜歡「被批評、被否定」;但我們有時候,在言談間不知不覺流露出「優越感」式的「自我中心主義」,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别人是錯的。

有的時候,即使我們說話的出發點是好意的、善良的,但講話的口氣态度上太強勢,不注意對方的感受,對方聽起來則會像是一種強迫,聽着很不舒服。

遇到這種場景時,我們的心中會浮上一種感歎:

『你知道嗎?其實,我蠻贊同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歡你講話的口氣。』『其實,我蠻同意你的見解,但我不喜歡你"講話的态度"』。

...

在溝通時,我們會不自覺用上一些"命令式"、"否定式"或長輩"上對下"的說話方式。

①『唉!有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這麼做不行的嘛』
②『不對,你錯了,話不能這麼說』
③『你怎麼這麼笨,跟你講多少次了都不聽』
④『你每次都嘛這樣!』

我很同意有位語言教授說過的一句話:

強勢的建議,就是一種攻擊。

因此,在溝通時必須注意到對方的眼神和感受,畢竟每個人都有「尊嚴感的需求」,每個人都希望被贊美、被肯定、對認同,不喜歡被否定、被輕視。

即使雙方意見不同,

也要做到「異中求同、圓融溝通」;

不是有話直說,而是

「有話可以說,但口氣必要委婉些。」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