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識泰山
有眼不識泰山。
從前有位外地的讀書人,走到泰山山腳下,望着山腰上的石碑“泰山”二字,便大聲念道:“秦川”。
一位農夫聽到了,趕緊向他糾正說:“先生,這兒是泰山。”讀書人回頭瞧瞧農夫,再往山頭上瞧瞧,便說:“明明寫的是秦川嘛!”兩人互不相讓,于是打賭到附近找位老師來裁判。
老師看看農夫,又看看盛氣淩人的外地讀書人,慢條斯理地說:“是秦川!”讀書人樂壞了,得意揚揚地拿着錢走了。
這農夫愣住了,問老師:“我雖沒讀什麼書,咱泰山人,什麼時候變成秦川人了啊?”
“老鄉!沒關系!就這二十錢,讓他一輩子不識泰山。你看是誰赢誰輸啊?”
那位讀書人因為離泰山太近,仰視“泰山”二字的下面筆畫被遮住了,但是經過這曲折變化的結果,卻使人無不警醒,原來一個人氣勢太盛不夠謙虛,就會像那讀書人一樣,不明不白的被蒙蔽真理,而一輩子永遠不識泰山。
如果處處隻是看到對方缺點,那隻會自找煩惱,就像那位高傲的讀書人,永遠不識泰山。相反如果能處處容忍謙讓,隻看别人身上的長處,看自己的短處,謙卑一些再謙卑一些,這樣不管做人還是做事,則都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關懷,自己更容易成功。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易經》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