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覺得腿腳痛?不同位置不同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多少會遇到腿腳痛的情況:

有時候,是在一天暴走後覺得腳踝酸痛難忍,泡腳也無法緩解。

有時候,是起床後腳剛着地就感覺到一股刺痛襲來。

有時候,則是孩子在睡夢中因腿疼驚醒……

那麼,這些常見的腿腳疼痛,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引起的呢?


足底筋膜炎

疼痛位置:足跟-腳掌-前掌

足底筋膜炎也叫跖筋膜炎,當足底筋膜長時間被拉緊,筋膜勞損,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發生無菌性炎症。

典型症狀就是起床或久坐後站起疼痛明顯,行走過度後疼痛感加劇,嚴重者連站立時都會有疼痛感。


足底筋膜炎原因

運動量過大:該疾病在跑動較多的專項運動員和長跑愛好者中常發生。此外,經常登山、徒步、暴走者也容易發生。

體重過重:造成足部關節負荷加重,增加對足根部脂肪組織的壓力,而使其遭受破壞。


鞋子不合适:長時間穿着高跟鞋,包括西式長靴,足底筋膜将會因此發生攣縮。

足部結構性改變:扁平足、外翻足、高弓足、拇指外翻、肌腱過短等,也會對足底筋膜産生負擔。


如何預防

避免長時間走路:長時間走路是足底筋膜炎的最常見誘因,當長時間走動時可以選擇稍作休息,避免筋膜緊張。

補充營養物質:筋膜的主要成分是膠原和蛋白質,可多吃含膠原或蛋白質的食物。

選擇好的鞋墊或鞋子:合适的鞋子也能預防足底筋膜炎,例如扁平足穿帶有足弓支撐的鞋子也能緩解筋膜緊張。


跟腱炎

疼痛位置:踝關節、跟腱

跟腱炎是指跟腱發生了炎症。一般來說,它是因為在運動過程中,小腿腓腸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導緻的,突然增加鍛煉的強度或頻率也常會引起跟腱炎。

跟腱炎初期在踝關節後下部會有酸脹或輕微的疼痛感,由于病情發展快,疼痛将越來越明顯。


跟腱炎的原因

過度使用是造成跟腱炎的主要原因。

跟腱是位于踝關節後方的一條大的肌腱,它連接小腿後方的肌肉群到跟骨,是人類行走、奔跑、攀登等運動不可缺少的工具。

超負荷的運動、頻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導緻跟腱内的纖維發生慢性損傷。


如何預防

合理安排運動量: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強度。如果運動時感覺跟腱疼痛,應停止運動,及時查找原因。

運動前後充分熱身和拉伸:做好小腿後群肌的拉伸,從而提高跟腱的柔韌性。加強腿部及踝關節的肌肉力量訓練,讓跟腱能承受更大的負荷。

生長痛

疼痛位置:膝關節周圍

生長痛是引起小兒腿疼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表現為反複、發作性、間歇性下肢疼痛,多發生于膝關節周圍。

一般來說,疼痛發生的時間在午後或晚上,經過按摩或熱敷後症狀消失,或者不經任何處理也能自行緩解,疼痛消退後孩子活動如常。

生長痛可持續數月或幾年,随着孩子生長發育成熟,生長痛的症狀會逐漸緩解和消失。

注意事項

“生長痛”其實是一種排除性診斷,隻有排除了真正的器質性疾病,才考慮是“生長痛”。

因此,如果孩子經常腿疼,首先要明确是否有外傷,再仔細檢查下肢是否有局部的紅腫、畸形,有沒有明确的壓痛點,局部皮膚溫度是否升高,如果有發現上述異常情況,則應該及時就醫明确病因。

如何緩解

按摩或局部熱敷,讓肌肉放松;白天注意孩子的活動量,不要長時間劇烈活動;同時補充魚肝油、維生素D,平時補充牛奶、雞蛋等有利于孩子生長發育的食物。

腿腳疼痛的原因多種多樣,如果長時間不能緩解,一定要及時就醫哦!

注:上述健康知識僅供參考,疾病診斷以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生診斷為準。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