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遊記 15

15

走上台階,我們就來到了萬甯宮第二層,眼前一片開闊的廣場中間,有一個青石砌築而成的三層平台,上面建有兩柱單門石坊一座,這就是萬壽台。

元符萬甯宮是宋元時期專門為皇帝和太後啟建的“金箓道場”,而萬壽台是道場儀式活動中,道士拜章上表的聖地,所以又稱作“章台”。

萬壽台是第五屆國際道教論壇祈福法會所在地, 整個台坊建築渾然一體,造型古樸獨特,多數構件為明清兩代古物。

湊近了仔細觀賞,我們會發現這個石坊雖然不算高大,但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設計獨具匠心,雕工異常精美。

...

萬壽台正面


...

萬壽台背面


從正面看過去,我們會發現僅僅是門頭上的石雕就分為了4層,自上而下,第一層是梁、沿、脊俱全的石雕門頂;第二層是五隻形态各異的仙鶴浮雕;第三層是石刻“三天門”橫額;第四層是二龍戲珠浮雕。

而三天門兩邊的石柱子更是分為了5層,最下面是門柱,高3.4米;門柱上面是立體盤龍柱,高1.5米;盤龍柱上面是立體八節石墩,高0.4米;石墩上面是蓮花石座,高0.4米;蓮花座上面就是石墩的頂部了,那裡蹲守着一對高0.8米,相對而視的雄雌石雕坐獅,威風八面。

而且,最下面的門柱上也不是空的,而是雕刻了一副對聯:“仙樂徹九霄,祝一人之有慶;天香招五鶴,祈四海之同春”。這對聯與浮雕的内容相呼應,營造出一種祥瑞、喜慶、美好的氛圍,可用于祝福特定的人物,也表達了對天下大同、國泰民安的期望。

三天門的背面橫額上刻有“萬壽台”三字,左右石柱刻有對聯:“翠嶽捧仙台華陽真氣,丹崖飛绀殿河上玄風”。

這副對聯通過描繪道教聖地的景象,強調了萬壽台所處環境的超凡脫俗以及所蘊含的道家文化的深厚底蘊,體現出了道教文化的神秘與莊嚴。

這萬壽台還有一個特别的地方,上萬壽台的台階分别設置在萬壽台的東南角和西北角,而不是中間,這也是有說法的。按照古人的觀念,中路隻有皇帝才能行走,其它臣民隻能從兩側行走,故而中路不設台階。

萬壽台周邊的環境極為清幽,重巒疊翠,照片怎麼拍都好看。當然,也因為我們去的正是時候,春天呀,看哪哪美。

我最喜歡最上面的這張照片,從萬壽台的正面向北拍過去,不但可以将萬壽台盡收眼底,而且老子端坐石柱之間,令人覺着蠻有藝術感的。而漫山遍野的青翠,更是為畫面增添了一份生機與活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