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一回呀

又到了家鄉人,不對,應該是所有人,都喜歡吃的“小黃幹核李子”,上市的時候了。

盡管昨晚兒瀝瀝拉拉下了一宿的雨,今天上午的天兒,仍是陰沉沉的,但這絲毫沒有阻止我們趕往小綏河村的腳步。

如果說,隻有家鄉人才喜歡吃這種小黃幹核李子,那就真把這種特别的水果,給說小衆了。

所有外地人,隻要品嘗過這種,隻産在我的家鄉——吉林市大綏河鎮小綏河村的這種特别水果之後,那種欲罷不能的心情,比我們當地人,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這種隻有小拇指蓋大小的,顔色用“金黃”來形容,肯定不對,用“橙黃”形容,也不準确。

對了,應該是屬于“焦黃兒、焦黃兒”的那種。

聽說過“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這句話的人很多。

但是,究竟是什麼品種的李子,能夠讓人吃到百吃不厭,吃起來不肯罷手的程度,恐怕,知道的人,還真不多。

小時候,每每聽到年長的人說到這句話時候,還真就把這句話,當成了耳旁風,根本“不嘞那根胡子”。

這也讓我們每一次吃這種“焦黃兒、焦黃兒“的小幹核李子的時候,都把他們說過的話,忘得一幹二淨。

對這種吃起來,前調兒甜,尾調兒酸,在口腔裡甜酸度的比例,自然達成“黃金”段位的小水果,如果誰說他嘗過一次之後,就不會想第二次、第三次,打死我,都不信。

對于我們當地人來說,有一種欲罷不能,不出意外,就是遇到了這種隻有小綏河村産的“小黃幹核李子”時的大緻狀态。

好吃歸好吃,過猶不及。

欲罷不能最後的結果就是,小時候常常捂着肚子,痛苦地說一句“燒心”。

長大以後,才漸漸明白,那個“燒心”,其實就是胃部不适症狀。

沒有辦法,誰叫這種小小的黃幹核李子,太太太好吃了呢。

每當到了小綏河村,收獲小黃幹核李子的季節,我們都會在第一時間趕過去,自己先吃上一頓。

然後,再買回來一些,分享給沒有第一時間趕到采摘園子,吃到李子的好朋友們。

從小打下的底兒,味蕾自帶的記憶,沒有辦法,喜歡的就是這個味兒。

與前幾年小黃幹核李子的價格每斤在八九塊,甚至十塊錢以上的時候相比,今年的價格雖略有上漲,但是,仍舊不高。

走進小綏河那标志性建築——“李子一條街”,一排排整齊小攤床的後面的果農攤主,或低着頭,抽着悶煙,或三五成群地扯着閑篇兒。

絲毫見不到往年那種“好貨不愁賣”的架勢。“難兄難弟”們此刻,誰也不給誰“扛價兒”。

剛從樹上摘下來,李子上邊自帶的那層“灰兒”,除了留有果農自己的指紋之外,品相接近完美。

這種品質的李子,去年每斤都沒低過六七️塊。可是今年,擺攤兒的幾十個果農,沒有一個人,敢喊比前幾年價兒更貴的。

就在我們大包小裹,準備返回市裡的時候,一個老大姐,拉住了我們,悄悄地跟我說,她攤兒上有一小土籃兒的李子,請求我一塊錢一斤“包圓兒”算了。

能說什麼呢?

掏出手機,掃碼付款。

老大姐輕輕地一聲“謝謝”,一下子,把我說得,心,都不得勁兒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