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陸戰軍神&真理之友
拿破侖慣長陸戰、“炮”仗,畢生中的Top3戰績,均借火炮之威。
首次絕役是使他嶄露頭角的土倫之戰。
法軍指揮官是位專業不對口的畫師。這怎麼打?隻好請拿破侖。
拿破侖陪“門外漢指揮官”巡視時,途經某炮台。此炮與大海相距數裡,壓根擊不中軍艦。拿破侖直指出,對方起初半信半疑,待拿破侖試打幾發後,确見炮彈統統射不到海裡……
拿破侖遂成土倫攻防的實際指揮官,憑此役一戰成名。
第二次絕役是奧斯特利茨會戰,又稱“三皇會戰”。
當時,拿破侖已加冕。敵手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沙皇共同統領的聯軍。
拿皇以寡敵衆,大勝。
矗立于巴黎的凱旋門及旺多姆圓柱便為慶祝此捷。
有人歡喜有人憂。
時任英國首相、反法聯盟作俑者皮特,聞知俄奧聯軍敗報,在高懸的巨幅歐洲地圖前呆立,良久後,黯然地吐出:“十年内,此地圖恐怕作廢。”兩月後,皮特中風離世。
第三次絕役是博羅金諾會戰。
此役慘烈,單日陣亡七萬左右。
該“絞肉機之戰”後,拿破侖大軍長驅直入,莫斯科淪陷。
套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名言——拿破侖之功業煌煌,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但拿破侖不擅海戰。他有自知之明,一生揚長避短。大革命時期,法國打過的海戰,幾乎都不由他親自指揮,而它們多以失敗告終。
不擅,非不重視。
拿破侖曾派親弟弟熱羅姆去海軍實習。拿破侖對熱羅姆寄予厚望,盼這位小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帥,将來統領法國海軍纏鬥“海上霸主”英國艦隊。可惜的是,法國海軍至始至終遭英國艦隊吊打。
拿破侖乃戰神,卻非迷信蠻力的赳赳武夫,而是“真理之友”。
拿破侖出身寒微,甚至非法國本土出生。若按祖籍,他算科西嘉人。
但拿破侖熱愛法國這片大地,他從谪居的厄爾巴島“王者歸來”,登陸後頭件事即吻腳下那一抔土。
拿破侖毫不在乎門第,如不在乎祖籍一般。他看重才華,任人唯賢。
拿破侖常和學者們混一塊兒。他親率雄師遠征埃及,随軍帶着一支考察團,堪稱“流動的大學”。
紅海的礦産、尼羅河三角洲的植被、揭秘象形文字的羅塞塔石碑、蘇伊士運河的構想藍圖……紅日初升,照着沙漠裡的金字塔及踞守其前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諸多成果亦紛紛噴薄而出!
主要參考書目:《拿破侖傳》[德]埃米爾·路德維希 著;淩霄 譯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詞條『拿破侖一世』
- 上一篇 豐盛的果子
- 下一篇 肯德基為何還是寵兒?肯德基為何長盛不衰?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