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節日
文/白露
如今,随着時代的變化, 人們的思想越來越年輕化了,年味也漸漸的變得寡淡,甚至許多傳統節日更是被人遺忘了。人們知道西方的萬聖節,平安夜、聖誕節等等,卻不知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比如說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小時候,十月初一這一天,爺爺買了些紙錢,用類似信封那樣的紙把它封好,上面再粘上一層白色的封面,然後再題上字……奠儀—德安—敬奉
爺爺告訴我這一天是寒衣節,這樣做是給去世已故的人送去寒衣,然後天上的人收到了才會保佑我們。
爺爺還給我講了關于這個節日的由來。
相傳,在秦朝時期,有一對很恩愛的夫妻,範喜良和孟姜女。他們原本過着很平靜安甯的生活,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然而在始皇的霸權政治前不久下,所有年輕男子都要被派去修建長城。
修建長城乃上長久的活,不可能短期完成,可秦始皇過于心急,導緻範喜良饑餓勞累而亡,屍骨被埋在長城底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曆盡艱辛,萬裡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哭了三天三夜從未停息。
這段長城就此坍塌,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裡後,與秦始皇面對面地抗争,為丈夫報仇、替自己出氣,最後懷抱丈夫遺骨,縱身跳下了大海之中,殉夫而去。
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濤澎湃,緩緩拱起兩方礁石。據說海上姜女墳,海潮再大也不曾沒頂。
這便是孟姜女千裡送寒衣的故事,非常凄美絕倫。從此,十月初一這天就被稱之為寒衣節,寒衣節同清明節,中元節同稱“鬼節”,習俗也差不多。
人們知道清明節掃墓,中元節七點過半不能出門,卻逐漸淡忘了寒衣節這個節日,更不知這天要給逝者燒寒衣。
關于上元節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十五,又叫元宵節,這個大家應該不陌生。中元節是陰曆的七月十四這天,傳說這天是鬼出門的日子,有很多鬼會從陰間跑的陽間來遊蕩,如果遇到了會被鬼上身。下元節是農曆的十月十五日,這天在古代是用來祭祀用的。
關于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在民間流傳着一個典故;傳說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是指正月十五天官賜福,地官指七月十五地官赦罪,水官指的是十月十五水官解厄。這三個節日的相似之處就是這天人們都會祭祀祖先,緬懷先人。
在古代,上元節這天,人們過得也是非常熱鬧的,在繁榮的長安街上,挂滿了燈籠,人們還會放花燈為親人祈福,還有說對子猜燈謎的習俗。
中元節這天呢。古代的人們一般會放河燈(荷花燈),放天燈來祈福,又有燒街衣的習俗,再就是祭祀祖先。
下元節對于道教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視的,他們會在這一天修齋設醮,祈願神靈。演變成目前,就成了多備豐盛菜肴,為逝去的親人燒紙錢。
這些具有意義的傳統節日正逐漸被人遺忘, 成為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所以,我們應該發揚和繼承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讓傳統節日更加茁壯起來。
題外話,前不久一直在網上刷到這樣的帖子,這個節應該怎麼過,那個節日應該怎麼過,卻不關注節日背後的寓意,甚至好像大部分的節日都演變成了一個送禮或者買買買理由。人家并不關注這些傳統節日所存在的意義,更是忘了一些古時候消失在大衆中,被人們所遺忘的節日,比如現在的年輕人隻記得214國外的情人節或者把520也當做情人節過,卻忘了中國古時候的情人節是3月3這天,上巳節。
- 上一篇 挑戰閱讀365天,5月閱讀小記
- 下一篇 終于想通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