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裡能撐船

在俗語中,我們常常用“宰相肚裡能撐船”來形容某人的寬廣胸懷。那麼,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曆史上“宰相肚裡能撐船”主要有兩個典故。第一個典故講的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宰相,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彩玉媳婦。彩玉雖然長得漂亮,過着富太太的生活,但她并不高興,因為她埋怨父母把自己一個如花似玉、恰值大好年華的年輕姑娘,嫁給了一個糟老頭子。她在花園散心時,遇到了一個英俊潇灑的廚子助手趙廚,兩人一見鐘情,此後經常在後花園私會。一天,彩玉對趙廚說:“咱倆每次相會的時間都很短暫,我倒有一計能讓我們天天在一起。”趙廚子自然好奇她所說的辦法。原來啊,老宰相為了上早朝不遲到,特意養了一隻鳥,這鳥每天五更時會叫,他就起床準備上朝。隻要他一走,彩玉和趙廚子就可以在一起了。于是,趙廚子每天四更天的時候就來捅鳥,讓它提前叫喚。起初,老宰相沒發現異常,等他到朝房門外才聽到鼓打四更,很疑惑。此後,他專門留意了此事,發現了真相。後來在一次中秋家宴上,老宰相作了一首詩,趙廚子聽後立刻明白事情已經暴露了,于是他跪在地上作詩認錯。詩的最後一句是:“大人不怪小人過,宰相肚裡能撐船。”老宰相聽後哈哈大笑,并成全了他們二人。自此,“宰相肚裡能撐船”開始流傳。

...

圖片來自網絡

而第二個典故的主人公則是北宋著名宰相王安石。他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小妻子姣娘,這個女子不僅出身名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也頗有姿色。然而,王安石因為公務繁忙,經常不在家,這使得姣娘耐不住寂寞,和府中的年輕仆人勾搭在一起了。這個事情被王安石發現後,他沒有責怪姣娘,而是選擇了成全他們。這也成為了“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另一個典故。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了“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個說法的由來。它不僅是對宰相寬廣胸懷的贊美,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對寬容待人的尊重。王安石察覺到兩人的奸情,決定設計捉拿他們。一天,他對外聲稱上朝,實則秘密藏在家中。夜幕降臨,他悄悄潛入卧房前偷聽,正好聽到小妻和情夫的調情聲,怒火中燒。正當王安石準備破門而入時,他意識到自己身為宰相,為愛妾動怒似乎過于沖動。于是,他忍住怒氣,打算離開。不料,一不留神撞上了大樹,樹上的老鸹窩映入眼簾。王安石靈機一動,決定利用這個機會。他拿起竹竿捅了幾下鳥窩,老鸹驚飛,那仆人因心虛而跳窗逃走。事後,王安石并未追究此事。直到中秋之夜,他邀請姣娘賞月,借着酒意作詩,揭示自己早已知曉妻子出軌的事實。姣娘驚愕不已,跪在丈夫面前道歉:“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裡能撐船。”王安石深思後,認為自己年老姣娘尚年輕,或許成全他們才是最好的選擇。于是,他拿出一些錢,讓他們離開王府,尋找一個沒有别人認識他們的地方成婚。這個故事後來被傳開,世人皆對王安石的寬宏大量表示欽佩。

...

圖片來自網絡

得知“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典故後,你們還敢輕易用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