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探索:解散局限
圖文/喜悅
昨晚,小夥兒回來的早了一點,我倆又在餐桌前聊了一會兒。
關于學習的目的,學習的方法;關于“情感價值”,關于“自信心”的來源……
他上大學後,我們彼此都有了很多的變化與成長,我們會聊很多話題。
因為彼此都很專注,對于這些問題聊的也很深入,這的确是值得探讨的問題,因為它關乎着我們的生命質量,生活質量,包括關系的質量。
其實一直特别慶幸自己所走的道路,它讓自己極緻的功利主義開始解散,使自己有機會品嘗到更為豐富與廣闊的内在世界。
它讓自己有機會打開自己的視野,不隻是看孩子的成績,孩子的性格缺陷,孩子的不足之處,而是更多地看到孩子可擴展的生命空間。
因為孩子不隻是為父母而存在的,他是為社會,為整體,為他自己的生命而存在的。
他也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生命功課,因為這些功課不合格的話,無論他在哪裡,或者從事什麼,都無法有力量和開心。
他不隻是被動地完成學業,被動地進入工作、賺錢、娶妻生子、這是一個模式,一個框架,但其中若沒有“生命之美”被發現,那會是極大的挫敗。
如果生命隻是模式化地完成這些事,也就真的沒有什麼意義可言。如同“家”與“房子”的區别;“工作”與“事業”的不同一樣。
而極緻的功利主義,會讓自己陷入困境,當自己的目的達到的時候,也是自己感到挫敗的時候,那是真正的失敗。
内在探索的對境便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他們那裡自己究竟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比起看到的内容,自己内在真實的發生,也就是對那個内容物的“看法”才是真正需要自己了解的——那是真正的自己。
是的,生命的挫敗感,還有許多不舒暢,不通暢的感覺來自于自己内在的發生。
當抱持着自己看法,去挑剔,去要求,去掌控的時候,愛,就被遏制了。
而關系中沒有愛的流動,關系就變成障礙,變成垃圾,堆在自己的生命裡。那是非常痛苦的。
作為父母最大的失敗莫過于獲得了糟糕的“親子關系”,因為自己直接“培養”了一個笨蛋,好吃懶做的家夥,孩子的無能直接讓父母的顔面掃地。
那種自我否定便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的“最大的成就”。
當自己不斷的受挫,就真的要反思那個問題所在了,可是局限的思維意識很難讓父母去看見自己的過錯。
是的,那對他們來說是不能算作“過錯”的,那種局限,讓自己困于其中,沒有其他出路可尋。
受限的思維模式,都攜帶着很深的恐懼,而這個是自己要面對和解散的。
就像解散自己的功利主義一樣,那是非常痛苦的過程——那直接在面對自己的自我不安。
但局限打不破,解散不掉,那無限的便無法來到,這是真的。
可是,即便說了,又如何呢?不自己去實踐,不自己親自跳進那恐懼深淵,還是體驗不到……
……
——#内在探索#回歸自己#覺知力書寫營
- 上一篇 晨間日記
- 下一篇 如果俄羅斯輸了,對我們有什麼壞處?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