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覺

小時候學的那點東西。有些的确是學死性了。

比如:一提“成語”這兩個字,大腦的神經,立刻就往四個字的組合這個框框裡面鑽。

出現這個bug的責任,還真是可以追溯到第一任語文老師那去。

就知識而言,我許多的原始積累,都是從啟蒙老師那裡獲得的。

我很笃定,把成語,局限于四個字,一定與第一個教我成語,并解釋“成語”究竟是長得什麼樣子的那個老師有關。

以至于,常常挂在嘴邊上的這句: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内,一直覺得它與成語毫不沾邊兒。

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居然,也不知道這八個字的組合,是一個成語。

好奇心驅使,剛剛翻了翻這八字成語的出處。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把“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活學活用的人,可以追溯到一千一百多年的唐代。

早在唐代,街頭上那些說書的藝人,都知道:能用幾個字、幾句話,頂多用百八十字,就能說得一清二楚的事情,非得要以“沒屁擱楞嗓子”的模式,整成老太太的裹腳布的樣子,那真是病得不輕。

被活在一千四百多年之前的街頭藝人,批倒批臭批得體無完膚的破爛玩意兒,一千四百多的之後的某些人,又搬過來,卡到世人的脖子上,做為不能撼動的“絞某架”,也真夠可以的。

懂得“時間就是金錢”的那些人,都富起來了。

二百多年之前,美國早期的政治家、科學家、作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在寫于1748年的《給一個年輕商人的忠告》中說:“切記,時間就是金錢。”

盡管他的這些話,當時,的确受到某些人的“尖刻諷刺”。但毫無疑問,這些話所表現的正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精神。盡管這并不表明資本主義精神,已全部包含在這些話裡了。

于是,深谙“時間就是金錢”的美國人,在1894年,就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1984年,鄧小平第一次南巡,對路邊綠植上的那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藍色标語牌子表示了肯定。有人說,中國走向市場經濟,正是從這句口号開始的。

于是,深圳為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模式。深圳能夠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城市,一點兒都不奇怪。

抱着老太太裹腳布,就是檢驗标準不放的人,終究會被曆史淘汰。隻不過是早一天晩一天的事兒。

如今的人,不分男女,也無關老少,能夠在他們視野裡停留下來三五分鐘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就算是整個世球村都爆火得一塌糊塗的短視頻,前幾秒鐘,你若沒能抓住人家的眼球,都會被淪為棄子。就更不要指望人家把你的破爛兒當盤菜了。

能夠給一屏又一屏黑黢黢的東西幾分薄面?你若問我,還真有點不好意思回答。

實話實說,從頭到尾能看全乎的,有是有。但是,真的不多。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