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世理而超然物外
作為隸書評委的王增軍老師,全程參與了十三屆國展隸書作品複評和終評。日前,王老師在書法報撰文稱:獲得滿票11票的往往是中庸之作,沒有個性,沒有特點,技術上又過得去,不會有審美沖突。雖然不能讨好于人,但不讓人反感。
為此,書法好友嶽老師認為:“這種分析比較合理,因為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覺得中庸的不存在考慮問題,會直接給票,自然得票較高。”另有一位名叫"泥古堂″的書友則覺得:“應該是平庸、庸俗更合适,達不到中庸。”更有一位名叫“六一齋主″的書友直言: “王增軍把平庸當中庸,充分體現了評委們的平庸水平!”當然,在王老師網文後的評論區裡,另外還有其他書友們的種種留言。
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這凡俗的塵世間,真正能以書畫作品與文章傳世的徐渭、八大山人、老子、莊子等前輩先賢們,他們在活着的時候,常常是孤獨、冷靜、智慧的,仿佛始終很不合群,但各自的精神境界都很純淨,幾乎是早早自覺地接近悟透世理而超然物外,而不會去在乎和迎合那些轉瞬即逝的啥子得票與世俗眼光。
時光易逝,世風易變。對于當下風風火火的所謂主流書畫界,可能對于蘇東坡先生曾經說過的“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這一句話,也還是值得繼續安安靜靜地認真思索和細細感悟的。
——素生 2024.6.4于眉山三蘇祠外
莊子卻聘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