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年上-讀書
眨眼間,2024年已經來到了7月中旬,今天來總結下這半年的讀書情況,記錄成長。
截止到6月底,總計讀完了20本書,這半年讀得書比較雜,涉及個人成長、商業傳記、經濟類、曆史類的書籍,而投資類知識除了在網上看些内容,相關書籍幾乎沒有涉獵。
下半年也不會制定讀書計劃,但應該會增加投資類書籍的權重,目标讀完20本吧,與上半年持平。
說起讀書,最近浏覽了一篇關于讀書相關的文章,引發了我對讀書這點事的思考。
這篇文章大概把知識分為三大類:通用類,專業類,底層邏輯類。
讀書的目的是獲取信息,提升技能,提高認知,最終獲得成長,從而過上更好的或者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也有人會發出疑問,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自己的生活?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值得自己在讀書中去思考。
首先,書籍質量怎麼樣。當今已經不比以往,不是缺少信息來源,而是信息泛濫,每年出版海量圖書,據中國書籍出版社有限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出版圖書105.97億冊,這還不包括期刊雜志、報紙、自媒體以及國外圖書。可以說,這麼多書籍,絕大部分都是質量低劣的圖書。而生命有限,所以我們隻能挑好書讀,讀經典。
其次,所讀書籍的廣度與深度如何。個人認為讀書一需專,即集中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或者想深耕的領域,不斷精進,成為該領域的排頭兵。同時,需要廣泛涉獵,博覽群書,增加知識的廣度。學識越淵,你在該領域越權威,知識越博,則可以給你看待問題提供更多的視角。淵和博相互促進,從而避免查理芒格所說的“拿着錘子的人看什麼都是釘子”的局限性,防止自己成為“晃蕩的半桶水”,什麼都會點,但什麼都不精。
第三,讀書量怎麼樣。近三年我本人大概讀了100多本書,能感覺到自己有一些變化,比如看待問題的方式,情緒的管理,也包括寫作能力的提升,不管寫作技巧怎麼樣,但至少做到了想寫的時候,心中多多少少有點東西,也能夠較好地表達出來,雖然離高手還有較大差距。
所以,當自己的改變不明顯的時候,是否量還不足以引起質的變化,要不先讀個300本好書試試。
其實,隻要保持閱讀習慣,每年讀上個三五十本書好書,就相當不錯了,肯定會有不小的變化,哪怕讀書時“亂來”,沒有讀書規劃,也沒有明确自己想要深耕的領域。
如果對自己要求較高,還想更進一步的話,我認為可以從上文提到的知識的三種類型入手。
一是多學些通用知識,比如時間管理,人際溝通,理财知識,商務禮儀等,可以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提高一個人的下線。
二是專業知識,比如财務、法律、軟硬件工程師等。在這方面下的功夫越深(需要反複練習),你的專業能力就越強,在通用知識的基礎上,個人職場競争力就越強,混合中産應該問題不大。
三是底層知識,它是以上兩種知識的源頭,典型的如物理、數學、經濟學、心理學、統計學、社會學和哲學等。很多人認為這些專業學了後不好找工作,或者用處不大。我想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淺嘗辄止,學得不精;其二,缺少鍊接,因為這些知識是原理,是底層,最終發揮用處則需要到應用層面。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選擇這些專業的學生都去考研的原因。
當然,底層知識學習還需要一定的悟性,底層學科越紮實,悟性越高,越能看透社會的本質。
所以,不妨在讀書的同時多從知識的類型去思考,留意讀的是哪種知識類型,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并逐漸調整優化自己的讀書結構。久而久之,就會取得本質的改變。
總之,讀書是為了獲得真知,取得進步。真知,行不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