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應對方式以及行動

今天是2023年12月18日。


...

今天的冥想,我記住了這樣的三個關鍵詞:認知、應對方式以及行動。

(一)人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要通過大量的時間和實踐,才能逐漸地明白一些小事情裡所蘊含的道理所在。毋庸置疑,那些滿口大道理的人,多半可能都還沒有關注到身邊的一些小事情吧。

也有網友說,真正的成熟,不是知道很多大道理,而是開始關注身邊的小事情。也難怪曹雪芹會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慨。

我們的認知,有顯性有隐性,顯性的認知可以直接看出來,而隐性卻隻能靠不斷學習、向内挖掘才可能略知一二。問題的重點在于,潛意識總會走在意識的前面,所以很多的決定都是在半明半昧的狀态下決定的。未知會給我們帶來諸多的恐懼,俗稱不安全感,所以一旦沒有深究其裡(清晰明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做的決策和決定就很容易被情緒所左右。

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就是人放棄成長,所以永遠在一個低級的閉環區間内無限地惡性循環自己的情緒模式,甚至愈演愈烈,上升為一些疾病。

所以,不斷地學習,提高認知刻不容緩。否則,我們可能一生都是低水平的重複化建設。唯有知道的多,才能更有底氣和力量去應對新的未知,實現新的成長。

(二)不同的思想主導下的應對方式不同

贲友林說過,每一種細節都是一種思想。

毫無疑問的,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思想主導下的應對方式不同。當然,應對方式的不同導緻的結果也會大相庭徑。

會想起自己以前的一些應對方式,就像一隻軟弱的鴕鳥,還誤以為自己已經很強大了。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最怕的就是自欺欺人而不自知。

我想,随着自我學習的深入,身體的恢複,心靈也會持續地增長力量。那樣的話,遇事會更能恰當的應對,不逃避不掩飾不搪塞,能持續地投入精力,并能夠“精神貫注”去愛,去創造,去成長。

當然,目前的重點是盡快結束這段失敗的婚姻。山水一程,往後珍重。所以說,還是吃了認知上的虧,婚前沒有談過戀愛,結婚時也不知如何挑選對象,結果可想而知。

随後的生活,順其自然。也不是說上一段失敗的婚姻之後完全喪失了愛的能力,而是要把重心放在自我成長上,至于能否遇到對的人随緣。不論如何,不論何時何地,但要牢記建設好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隻有不停地學習,才能不斷把學習變成一種生産力和自信。也隻有如此,才能獲得學習的樂趣和獲得,以此便形成了良性循環。

(三)行動才是改變的良方,也是唯一路徑

所有的奔赴都來自内心沸騰。

我們也說,行動起來才有力量。也隻有行動起來,才能讓自己有所改變。行動會促進我們的思考和反省,另一方面,我們的想法也需要通過行動來付諸實踐。從這個角度來看,知與行相輔相成。

說行動是改變的唯一路徑,正如艾青說的“夢力走了千百回,醒來還是在床上。”沒有積極的行動,再多的内心沸騰也絲毫泛起不了任何漣漪。

當然,積極的行動首先得有正确的價值觀的指導,其次還要匹配好過硬的執行力,最後還要加上及時的反思和不斷地自我批評。

總之,成長來自刻意訓練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提高認知、優化應對能力、完善行動力三者整合起來,才能不斷促進自己向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