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D412讀書《我們何以不同》王芳人格心理學40講

舞動靜心打卡D6/R59(每輪7天·第59輪第6天/總第412天),動态靜心+無邊無際靜心+索菲旋轉,完成✅,暨簡書碼文打卡D1070天。➡️

人格是關于我們如何有别于宇宙其他部分的知識。——法國作家 歐内斯特·迪姆内特(Ernest Dimnet)

【人格底色】是最近常常出現的高頻詞彙,涉及親子養育、親密關系、自我關系、終身成長……

在北師大心理學教授王芳的著作《我們何以不同:人格心理學40講》中,以下她的文字或讓我們得窺一斑——

- 人格就像一條流淌的河,既有穩定的河床又有變化的水流。它既刻畫我們慣常的特征,也蘊含着我們适應、調整與創造的可能性。

- 人格的多樣性是進化饋贈人類的禮物。每個個體都是造物者的光榮,沒有高下美醜,隻有不同。減少紛争的辦法不是消滅差異,而是尊重差異。

...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多樣性是進化适應的必要條件,其實在心理和社會的意義上來說,獨特與差異同樣不可或缺。這個世界就是有各種生命以各式各樣的形态存在,對此保有好奇、保持開放,面對和自己不同的意見,不一定認同卻表示尊重,也就是彼此不同但能相互理解,允許有和自己不同的存在,或許才是面對紛争的理性态度。

換言之,減少紛争的辦法恰恰不是消滅差異,而是看到差異并尊重差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因為真正的和諧正是由差異與不同組成的。千人一面不如風情萬種,每個個體都是造物者的光榮,在人格意義上說沒有高下,也沒有美醜,隻有不同,也隻是不同。

...

在說到母嬰依戀關系時,王芳教授總結到:

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戀,就好像獲得了“内心的一罐金子”,可以為孩子後續的人格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但是反過來,沒能形成安全依戀也不意味着前路就此暗淡。

心理學家們強調童年,是為了讓父母們重視童年,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困在童年。

書裡也介紹了大量的研究結果,它們表明,早年的影響并不一定伴随一生,人們完全有能力在不斷學習、體驗和思考之下帶領自己走出童年的負面影響。

人格心理學家們堅信,人可以憑借自身的智慧和學習能力,掙脫本能與經驗的束縛,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做命運的主宰而非被動的接受者。人格依然充滿謎題,人類對自身的未知遠多于已知。但正如星雲的美麗來自它的不可捉摸,人格探索注定是每個人用一生去尋找答案的志業。

...

我是水沐,人格在心理學的研究裡是我作為如性别、民族一類的無法或不易被影響改變的【調節變量】而出現,如此說來,被熱議的【人格底色】也似乎總結得有理有據。

同時,也請記得,人之所有謂之為活着,其根本性的一個【活】字,既是活命的活,也是靈活的活。命已定,運可轉。一如心理實戰應用專家徐秋秋博士曾說:學習反而是最短的路,通過改變與自我成長。

【人格】是木已成舟的定量,但絕不妨礙我們仍可自我突破重建自我,決定出發的方向。✨✅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