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簡評】小說《重男輕女》的故事情節安排及人物形象塑造淺見

( 鄭重聲明本文為原創首發,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謝謝聯系删除。)

《重男輕女》是“簡書”寫作平台5月2号“文章排名榜”排名第五的上榜小說作品。網名叫“楊潤a”的作者,以夏家四代人(含作品中“我”的女兒)的生育繁衍為依托,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計劃生育超生逃亡的曆史寫起,一直延伸到當下社會生活現實,作者試圖從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下,诠釋“重男輕女”觀念的産生,并不是簡單的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的影響,其中要擔當一個家庭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支撐下去,女性存在一定的性别缺陷是不可否認的。從而力圖更深層次地發掘性别差異是天然存在的,但性别歧視卻是人性的醜惡,追求探尋兩性和諧共生共育的美好社會理想。
讀完《重男輕女》,我所産生的這些朦朦胧胧的認識,不管是否為作者本人的創作主旨,還是我作為“一千個讀者穿鑿附會的一千個哈姆雷特”之一,但它的的确确是我在閱讀該作品時才被打開的思維,才會推動如下不吐不快的評論分享給大家。

...

一、因為生了弟弟,“我”被迫超生大逃亡

隻要認真讀完全篇,你不能不佩服作者是個編故事的高手。小說全篇六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三節為第一部分,内容集中在寫因為父母躲着在外面生了一個弟弟,奶奶就帶着“我”類似當年“超生遊擊隊”逃避打擊遠走他鄉,曆經千辛萬苦的磨難故事。
故事的開端是在爸爸、媽媽已經有了“我”和妹妹兩個孩子的前提下,強勢的奶奶還逼着媽媽用各種偏方、喝各種湯藥終于懷上了,并且躲到外地如願地偷偷生下了弟弟。爸爸一封生了後要回家的來信,讓奶奶和二叔他們認為最好的選擇是“讓奶奶帶着我躲出去,家裡隻有兩個孩子就不會算超生”。
很顯然新生的弟弟“回家”之日,就是“我”離家的開始。“我”是上世紀87年生人,從6歲時起就被能幹強勢的奶奶帶着在外面躲了長達6年的時間。
其間先是逃到濟南找到曾經受奶奶資助過的表侄,在偌大城市的廁所旁邊租了個房子,奶奶靠做零工供我象城裡孩子一樣還有幸上了兩年幼兒園。
後來因為沒有戶口上不了學,又轉投奶奶一個遠房表妹那個叫“留香”的農村,奶奶花250元求大胡子校長收留我上了小學,在這裡“我上到小學五年級了”。作者概栝“我”這段被稱之為“盲流”的6年生活是這樣歸納的:

| 每年考試都是全校第一;
| 97年香港回歸,我第一次做國旗下講話;
| 98年洪水,院子進水我打死大花蛇;
| 今年夏天,我開始來月經了。

顯然在這裡“學習成績優異給我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很多的快樂,更強的自信心”;“鄰居大嬸的兒子和我同班,是班長”,也是“我”很喜歡的朋友;在這裡奶奶也“重操舊業”做起豆腐生意了……家裡的爸爸媽媽也象沒有“我”和奶奶的存在一樣,“我”也習慣了他鄉是故鄉的日子。

...

二、因為有了弟弟,妹妹才幸免于橫禍

小說的後三節為第二部分,作者照樣從“又是一封來信”開始,“這是第一次收到父親的來信”,說現在我們可以回去了。我不想回去說“留香挺好的”。“奶奶哭了,說傻孩子,咱們終于能回家了,咋不回去?”“帶着仇恨與不屑,我和奶奶還是回來了”。回家以後的情節發展作者主要寫了兩個重點:
首先寫“我”回家以後,由于怨恨爸爸媽媽,情感很難融合的過程。我“從那個能幹、懂事、學習優秀的孩子變成了懶隋、邋遢、冷漠”的壞孩子,故意與爸爸媽媽對着幹,故意把家裡的東西搞壞等等,但這一切爸爸媽媽總是包容地讓着我, 直至“我”考上中學住校、考上大學遠走高飛,心靈裡因超生逃亡留下的傷痛結茄才慢慢消失。
接下來作者濃墨重彩描寫的重點場景,也可以說是作者匠心獨運的故事情節安排。為了彰顯為什麼“重男輕女”的觀念會“此恨綿綿無絕期”,小說精心安排了這樣一個特寫鏡頭 :
時光匆匆,一生強勢的奶奶到了“在風中走路都搖拽不穩了”;爸爸中風坐在輪椅上了;媽媽的“眼角爬滿了皺紋和鬓角的白發”;“我”對他們的“怨恨也随風恨飄散了”。“我”決定休年假回家看望父母,恰巧弟弟參軍也回家探親;妹妹很自然地騎電瓶車來家裡團聚——可以說這個I情節安排既是夏家幾代人的人氣相聚,更是夏家“重男輕女”精神情結的叙事道白。
妹妹出嫁遇人不淑嫁給了當地一個酒鬼惡棍,她受盡屈辱卻顧慮重重地忍着;“我”聽說後雖忿恨不巳卻“一時也沒了主意”;父母其實早已心知肚明卻老殘無力而奈何不得。欺人太甚的是就在.這個全家相聚的日子裡,還沒等弟弟去找那個惡棍算帳,妹夫卻帶着一幫混混追打到家裡了……
在描寫這場兩家的正面沖突中,一幫混混的來勢洶洶,見到入伍探親回來的弟弟在家裡時,前踞後恭的情态度;“我”和妹妹躲到弟弟的身後,而弟弟卻叉開雙腿鐵塔般擋在前面;來者的畏懼瑟瑟撲來,卻被弟弟一腳踢得仰面八叉.……等等這些類似《水浒》中“拳打鄭關西”的描寫都在強烈的對比中暗示了男性天生孔武有力,化解家庭危機敢于擔當,以及後來辦理妹妹離婚生活安排的善于決斷等,作者同樣都在用事實告訴讀者:一個家庭乃至社會“重男輕女”觀念的普遍性存在,很大程度受制于“人”的自然屬性,人類在追求兩性平等的社會理想時,也不能靠扼制人性所能實現的。

...

三、故事情節與人物性格的形成

小說最重要的特征是: 通過塑造具有個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讀小說也主要通過對人物性格的分析來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或創作主題。小說《重男輕女》從反映生活的時間跨度涉及夏家四代人,其中着力打造的人物有“我”(夏萊楠)、奶奶及我的弟弟(夏多吉)等幾個主要人物。讀後總感到作者注重了“編故事”,而忽視了“故事情節”是特定人物性格命運形成的曆史。典型的人物形象應該有他特定的人生命運,他有怎樣的生活才會形成怎樣的個性。下面結合具體的作品内容簡明扼要如下:

1、小說情節是人物個性形成的特有生活曆史環境,必須具有個性化人物命運的生成性。《重男輕女》中寫因為父母超生,“我”的人生曆程幾遭跌宕變化。其中“又是一封來信”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看,注意了細節前後照應是好的。但作為真實的人生命運卻絕不會象作者想象的那樣簡單,因為編故事的需要“我”被揮之即去;又因為故事的變化“我”又被呼之即來。
此外還有爸爸、媽媽躲生到60年代落籍東北去的爺爺的弟弟冢裡;奶奶先投奔到濟南自己曾經資助過的表侄那裡;再投奔遠方表妹的香留農村等情節,讀後都給人一種為了編故事的需要,作者随意能信手拈來即為人物命運的故事情節。
小說雖然是作家虛構創作的,但進入小說的情節是人物性格形成的曆史,一個具有特定個性化的小說人物是由他自己的命運決定的,決不是作者随心所欲貼上的生活标簽,它必須源于生活,具有個性化人物自身命運的生成性。
2、小說的主題思想或作者要揭示的社會認識,必須通過塑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的途徑來實現。例如要揭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戗害,魯迅先生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滿口之乎者也;并且會寫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回”字的幾種寫法;但他卻“沒有進學”考到幹部編制,沒有工資收入。卻始終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從事普通人的營生,最後一步一步淪為乞丐寂寞地死去。讀者通過分析這個個性化的人物就理解了作者的寫作創意。相比之下小說《重男輕女》,似乎為了凸顯男性在家庭支撐中的性别優勢,特意安排了弟弟參軍的經曆、弟弟飛腳踢翻惡棍、甚至還有掏出玩具槍“吓退群雄”的等細節場面,但讀後卻給人一種為了“圖解概念”,留下了創作者刀劈斧鑿的生硬痕迹。
最後要說的是《簡書》不失為鍛練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舞台,作者楊潤a更不失為很具創作潛力的作者。譬如在《重男輕女》中,作者對“我”的妹妹夏改楠這個人物談戀愛時過于看重男方外表、婚後對男方欺淩的顧慮隐忍、甚至離婚後的人生安排等,雖然着墨不多,但卻塑造了一個具有當今時代特征,以及從戀愛失敗中走出來的年輕女性的心理特征的人物形象。我相信有了《簡書》平台這樣一個作者與讀者互相評論交流、抵砺前行的肥沃土壤,一定會荻得更加豐碩的創作成果。

文章來源:2023-05-10 原創

...

文章來源:2023-05-10 原創

原文鍊接:https://www.jianshu.com/p/f6e89182f24b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