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雨中流浪

今夜的雨很大,這是可素從面館裡出來的第一感受。

難得直面暴雨,可素的心裡奇異地泛起些許欣喜。長時間的室内工作已經讓她與這些設定好的世界程序逐漸疏遠,甚至對晝夜更替的感知也逐漸鈍化。

可素毫不猶豫地撐起傘走進暴雨,雨傘?剛在旁邊的便利店買的。

隻是走進雨幕的可素突然發現打傘的她竟然成了“異類”,這裡大都是敢于直面風雨的“勇士”。看着一張張稚嫩的面龐,可素了然一笑。

年輕人總是一腔熱血,充滿活力。雖然可素也才二十五,但是和這些二十出頭的大學生比總是差了點生氣。以前二十出頭的時候,可素也是這樣滿腔熱血和活力,區區三十六個小時的硬座說走就走,淩晨三點的夜景看了一遍又一遍,也打卡了許多地方的日出日落……

她以為這樣就不會有遺憾了,可是她蓦然發現遺憾這東西是一個無限接近X軸的無盡曲線,随着時間的推移可以越來越少,但是永遠不可能歸于零。

豆大的雨滴打在深色的雨傘上,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無數的雨滴砸在地上摔成八瓣,争先恐後地往可素身上跳,沒一會兒可素身上就隻有頭發是幹的了。

看着周圍争先恐後跑走的年輕人,可素竟然覺得還挺幸運,最起碼她的頭發還是幹的。

這個時候已經有些晚了,離一般大學的正常門禁時間差不了多少了,這可能是逼着他們快點返回的路由吧。

但是最為已經實現經濟自由和住宿自由的打工人,顯然可素并不需要和他們一樣冒着大雨來來往往。

或許除了成長的紅利之外,可素還需要感謝治安的強大,以至于她一個人可以放心的走在深夜的馬路上。

淩晨十二點的時候,可素躲在一個商場的屋檐下感慨。

下雨天的出租車和外賣一個占據數量的優勢,一個占據價格的優勢,都在四面八方的忙碌着。

提起外賣是因為剛才閑逛的太久了,餓了。

可素蹲在屋檐下,發呆。

耳邊滴滴答答的雨聲成了絕佳的冥想配樂,可素最為一個信奉活一天算一天的人,竟讓也被勾的開始思考人事。

一滴又滴的雨水打在早已幹涸的思想聖地,滋養着幹涸的土壤。

這場大雨帶來的流浪,與其說是身體的流浪,倒不如說是心靈的解脫,冷清的商場,雨滴飛濺的街道,疾馳而過的騎車,荒無人煙的十字路口……現在的是世界的另一面,是瘋狂而平靜的。

難得一見的風景,疊加突如其來的思考,可素突然看開了一些事情——人應該對自己負責。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孑然一人,無論外界怎麼影響,等到世界安靜的時候我們總會回到自己的世界看到自己,但是她好像在忙忙碌碌中把自己弄丢了。

“滴。”

不過很幸運, 她在一場暴雨,一聲車鳴中找回了那個迷路的小朋友。

從此無論是豔陽高照還是烏雲萬裡,她都會堅定的選擇方向。

就好像向日葵永遠可以精準定位到太陽——每個人都會回到最初的軌道,或早,或晚。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