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救贖

...

重觀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後,又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得不感慨,經典劇就是有魅力,能達到百看不厭的效果。

對于劇中的許多情節,無論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隻要說到這個片子,人們總能說道出點不一樣的領悟,今天就以罪與救贖切入,說說自己的看法。

其一在影片中,安迪是有罪的,因為找不到妻子死于非命的證據,而他本身有犯罪的嫌疑,所以做為年輕的銀行家被以無期入獄,前程盡毀,如果按當時來說,幾乎是沒有前途了,這是影片開端被判為法律層面的罪。

其二在監獄中,獄長與獄警們罔顧法律,利用職務之便,草菅人命,稍有犯人不滿的苗頭非打即罵,在那個特殊的區域中,處處都是罪惡。

其三安迪為了在漫長的監獄中生存下來,不得不屈服于現實,譬如替獄警們避稅指導,譬如替典獄長洗錢,雖然某種程度上是迫不得已,但本身也是做着罪惡的勾當。

救贖

在我眼裡,肖申克的救贖與信念、自由和友誼有關。

信 念

在影片中瑞德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重重擠壓之下的牢獄裡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資格這麼說。因為從進來的那一天起,獄長就說過,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除了他能弄來的香煙和印着裸女的撲克牌,任何其他異動在這個黑暗的高牆之内似乎都無法生長。

然而安迪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所以安迪能夠用二十年挖開瑞德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當他終于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們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亮光之下,我們懦弱的靈魂紛紛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并且顫抖。

庸常生活裡的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按部就班,習慣了先說那不可能,習慣了沒有奇迹,習慣了,習慣了。可是正如《飛越瘋人院》中說的那樣,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試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們喪失殆盡之前。它們也許無法最終實現,也許無法讓我們更有意義的活着——甚至對于我自己而言,它們隻會愈加帶給我來更多的虛無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這樣的虛僞與自欺,因為你可以說我在做夢,但我不會是僅有的一個。

——我們已經看到監獄長打開藏有安迪鑿石錘的《聖經》時,翻至那頁正是《出埃及記》。這個章節詳細描述了猶太教徒逃離埃及的過程。

自 由

當安迪不顧一切地在監獄的喇叭裡放《費加羅的婚禮》時,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叫人感動地靜立當地,抛卻所有憤懑、狠毒和怨怼,沐浴着我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陽光。莫紮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們都濯洗得純淨無比。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我這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修屋頂的時候,他為大家争取來啤酒,事實上是為大家争取到那種像在修繕自家的屋頂一般自在的感覺,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卻帶着巨大的幸福;放費加羅的婚禮,也是要喚醒他們已喪失殆盡的自由感。

然而強者終究是少數。自由面前,更多的人們紛紛選擇禁锢。在監獄圖書館呆了五十年的布魯克斯,為了不被假釋,竟然想通過傷害獄友來達到留在監獄的目的。很奇怪嗎?自由本來應該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東西。可是布魯克斯們卻早已經被監獄的規則之下規則了自己,他們需要規則,需要秩序,如果沒有它們,甚至無法生存。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假瑞德之口,斯蒂芬·金直指卑微。

布魯克斯得到了身體的自由,靈魂卻已經被無可挽回地體制化。他終于沒有能夠擺脫對自由無法适應的困境,懸梁自盡。而睿智如瑞德,在出獄之後也悲哀地發現,自己竟然連撒尿都要向經理報告,否則一滴尿都擠不出來。他也考慮如何違規以便回到監獄,甚至考慮與 布魯克斯一樣離開。

要麼忙着生活,要麼忙着等死。步履匆匆的人們也許應該偶爾駐足,跳出來看看自己的模樣。我們終會知道,習慣于服從規則的人們将付出巨大代價來習慣本來屬于每一個個體的自由。

友 誼

此片無關愛情,除了背叛。有的隻是監獄中的男人間的友誼。瑞德和安迪的那種友誼置放在高牆之下,似乎比我們紛繁俗世中的友情來得更加純粹和幹淨。他們都是内斂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歡這種感情。所以在他們終于相會在太平洋小島的陽光沙灘之上的時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如果我在肖申克,我會是誰?如果你在肖申克,你又會是誰?

誰有罪與誰又能救贖,還真不好說!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