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鄭重聲明:本文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本文參與一字經典主題寫作第2期“等”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等待”。小時候,我盼望自己快快長大,這樣能替父母幹活,因為我看到父母非常辛苦。在生産隊裡,我看到父親扛着一條跟我個頭差不多的細長布口袋, 裡面裝滿糧食,一趟又一趟的往糧倉裡倒。一起扛口袋的人裡,父親個子最矮,顯得非常瘦小,但他毫不示弱,不甘落後,沒比任何人少幹一點。我看到了父親額頭上的汗滴,真想替他擦擦。家裡蓋房子,父親用地排車子從幾裡地遠的地方拉土,每天拉二十幾趟,這要付出多大的力氣呀!母親也幫着父親一起拉。蓋房子需要石頭,父親和母親用地排車子拉石頭時,母親的腳砸傷了,從此落下了病根,陰天下雨就隐隐作痛。心裡盼望長大,豈不知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就需要等待。

等我成年了,父母衰老了。父親的頭成了地中海,臉上爬滿了皺紋,尤其是他的腰,簡直成了蝦米。盡管這樣,父親還是勤勞不辍。他是個急性子,看到活就想一鼓作氣幹完。如果落後了,他就會大發雷霆。母親的頭發白了,核桃般的皺紋布滿臉上,腰有點微彎,腿腳不方便,走路需要拐杖扶持了。

我們家的土牆老屋,都是勤勞的父母操心費力蓋起來的。他們把土拉來後,土在地上攤平,上面撒上碎草,和好泥後,父親用鐵叉開始堆牆,一次堆起一段,要分三次才能把屋牆堆成。封頂的時候,要找來木匠上梁,泥瓦匠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時候能住上泥牆的瓦房已經很不錯了。

上學的時候,我的成績尚可,父母寄希望與我,他們巴不得我能成材,可是我讓他們失望了。在中學的時候因為偏科,我沒有繼續升學。農村的孩子不上學,等待你的就是走打工的路。此後,我背着行李卷,像無數的人一樣走出家門,走南闖北去幹活。盡管心不甘情不願,卻也無可奈何。那時我就想,這樣打工什麼時候能打到頭啊!豈不知這才是開頭。我有個習慣,就是出門的時候,帶上一兩本書,幹活之餘就看看書。沒想到幾年之後,我得到一個消息,南京的一個學校招生了,我就報名參加考試,結果考上了,我在南京上了二年的中專。中專畢業後,我以為等待我的是理想中的生活,可分配的工作不盡人意。幾年後,我就辭職,重新踏上了打工的路。我不知道前面等待我的是什麼?

起初打工去東北的地方比較多,所以我熟悉一些東北地區的風土人情。我喜歡聽東北人說話,他們的聲音好聽,東北人的性格直爽。以後又輾轉到其他地方。下班後,我就看書,還寫日記,日記寫了厚厚的一大本,記錄了我每天幹活時的經曆,當然也包括我的所思所想。

到了結婚的年齡,我盼望有個美滿的婚姻。那時候不僅女孩子喜歡高個子,作為一個男孩,我也希望自己能長一個大個子,可事與願違。我的身材僅僅一米六八,這讓我無可奈何,是我自己不争氣嘛!平時多吃點不就得了,那也未必能長成大個子。不過,很多人都誇我長得好看,我才開始端量自己:中看的臉盤,濃眉大眼,尤其是兩個雙眼皮,特别吸引人。加上一頭烏黑的頭發,用帥氣兩個字來形容,應該不算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吧!盡管家庭條件不是多好,我還挺挑剔,相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家裡人抱怨我心比天高。我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底氣,我相信必然能找到稱心如意的,自己給自己鼓勁,等待,等待,好飯不怕晚。最後,我等來了我的人生伴侶——我現在的妻子。她沒有要房,也沒有要我的分文錢,我們結婚後非常合得來。在婚姻上,我應該感恩。我相信我們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後來到了風景如畫的南方,找了一個工作是國企,包吃包住,到月拿工資。工作穩定,比從前像打遊擊一樣強多了。我下班之餘,能看看書,寫點東西了。這種愛好,早就有之,隻是打工幹活時太累 ,無暇顧及。既然有這樣的機會,當然抓住不能錯過。

起初,我把寫的稿子寄往報刊雜志,有的發表了,也給稿酬了。後來發表的機會難度很大,有的稿子寄出去如泥牛入海。我知道紙刊逐漸減少,有的報紙都停刊了,網絡文學興起來了。誰都知道,投稿時有個投稿須知,通行的慣例是:三個月後沒有接到通知,稿件請另投他處。我不知道這個規矩是誰規定的,在這三個月的等待中,實在讓人焦心,真是望穿秋水啊!後來心态擺正了:成功可喜可賀,不成功權當練筆,沒什麼大不了的。我注冊了幾個網站,把自己寫的詩歌、小說和散文都發到上面,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愛好,讓我堅持,我在堅持中等待。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不論是事業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默默耕耘,終會有收獲。冬天過去了,春天就會不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