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的關鍵是什麼?

“慢生活”的關鍵,不在于強行慢下來,不在于外在的節奏,關鍵在于自己有沒有看清楚自己人生的真正核心需求;然後成竹在胸,進而有自己生活的全局,然後才能真正慢下來。

比如,一個人清晰的認識到,除了财富,健康也是核心需求之一。那麼他可能從很早開始就學習健康智慧,注重健康,健康長壽;在這個基礎上,賺的錢基本上都能攢下來很多。

另一個人,沒有認識到健康是自己的核心需求;以為可有可無,以為可以用錢買來健康,所以認為自己的核心需求就隻有賺錢。這種人,往往容易四五十歲的時候大病一場,人财兩空。

反觀兩個人的生活,第一個人可以慢慢來,未雨綢缪,不緊不慢。第二個人,就需要急急忙忙,紅紅火火,最後人财兩空。推而廣之,深刻的理解自己的人生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然後井然有序的去部署,布局,去綢缪,就可以猶如下棋一樣,一步頂得上好幾步,效率提升上來,速度自然就降下來了。

如果沒有全局,不知道自己人生由哪幾部分組成,就會走一步看一步,最後在充滿很多未知的情況下,忐忑、慌忙的稀裡糊塗走完一生。

思考的人,可能在生活中斷斷續續的花一萬塊錢解決自己的各種大小毛病,身體越來越好,越來越接近健康長壽。

不思考的人,斷斷續續的花十萬去掩蓋症狀,體質越治越差,早早的就人财兩空。

我們如今生活在這個節奏超出古今中外任何一朝一代的年代,不斷地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人類總是試圖超越着自身各種極限。除了在奧運會以及其他的競技場上,我們平時的生活、工作甚至感情也都是追求速度,甚至快餐化。

大多數的人生都被社會的洪流所裹挾着,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什麼事才是重要的,什麼人才值得珍惜?一切如浮雲般掠過......

說到現實,在國内的大城市中,時刻保持着快節奏,白天或黑夜,平時或周末,成人或學生。職場、家庭、校園等等,各種内卷,各種快節奏。在很多小地方,反倒是可以享受慢節奏的生活;所以同在一片藍天白雲下,社會卻是不同的、折疊的,甚至是割裂的。

人首先要活着,但也要生活;活着的方式各不相同,生活也千差萬别。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健康還是财富;生活中,什麼才值得珍惜?感情還是工作,家庭還是事業,這些都可以兼得嗎,可以平衡嗎?隻能扪心自問,共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